8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30305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三万辆。其中最大的功臣当属C16车型,8月交付超8000辆。正是有着被称为“理想平替”的C16增程版车型的热销,才使得零跑汽车站到了月销3万辆的高度。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C级车领域,增程车的零售销量已经反超纯电动车,而在B级车市场,去年同期增程车销量仅为纯电动车的约29%,而今年已经达到约41%。
从具体品牌来看,我们以成功代表问界为例。现在问界品牌最火爆的车型是M9。8月交付量为15,386辆,连续5个月销量超1.5万辆,自今年2月开启交付以来,累计交付92256辆,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问界M9是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动力形式的,两种动力形式的销量比例为9:1,也就是说增程车型占到总销量的90%。这样惊人的比例说明,即使有华为加持,纯电车型依然是挑不起大梁,增程就是绝对的主力。
理想就更不用说了,纯电MAGA一经推出就遭受到了市场非议,销量一直萎靡不振。当然,MEGA卖的不好有多种原因,但是纯电势弱是一个必须要承认的事实。
正是在理想和问界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加入到了增程阵营,这其中有新势力也有传统车企。比如,深蓝汽车目前推出了两款车型,分别是中型车深蓝SL03和中型SUV深蓝S7,都有增程版可供选择;零跑在增程的助力下,已经成功加入了3万辆俱乐部,把蔚来、小鹏等品牌甩在了后面;哪吒汽车现有哪吒L,哪吒S推出了增程版车型,岚图作为东风汽车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增程车型早已开卖;深蓝汽车目前推出了两款车型,分别是中型车深蓝SL03和中型SUV深蓝S7,都有增程版可供选择。
从目前已知的销量信息来看,上述车型卖得都不错,基本都实现了同比增长。
从耐用性和可靠性角度来看,因为工作原理的不同,增程式车型结构相对来说更加简单,因而也显得更加稳定。
笔者要说的是,增程式技术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低成本和低门槛的行业优势,因此深受车企的喜爱,也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
为什么受欢迎
我们在前文说到增程式车型结构相对来说更加简单,表现也更加稳定。从工作原理来看,它的发动机不提供动力,它的作用是在电池亏电的情况下,给发电机发电,然后再带动车辆工作。相比于插混式车型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驱动系统,两者都参与动力供应,这就显得有些复杂。
增程式结构也因为结构单一而被诟病。但是,简单也就意味着可靠,也意味着成本更低。这就对很多初创品牌就很友好。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池成本的下降,增程车型也搭载了更大的电池,无论是续航还是充电效率均得到提升,极大提高了产品体验。
比如理想L7的电池容量达到42.8kWh,问界M7电池容量为40kWh,纯电续航也都在200公里以上。理想L9和问界M9 CLTC续航甚至能达到280和275公里。哪吒L、零跑C11等增程版车型,纯电续航更是做到了300公里以上,而价格还不足20万元。按照实际能跑200公里计算,这些车型的纯电续航,已经可以满足在每天往返通勤40公里以内的情况下,一周只需要充电一次。
对比主流纯电车型,600公里续航,但补能方式只有充电,还受困于充电效率以及冬季续航缩水,增程车型200~300公里的纯电续航,有增程器做保障,可油可电。很显然,后者应用范围会更广,接受程度也更高。
再加上1.5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续航能力和驾驶性能的需求。
在驾乘体验上,中国的增程车型实现了进步。特别是理想汽车加入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问界提供了遥遥领先的智能体验,使得车辆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更是打造奶爸车、智能等标签,以上这些优势叠加在一起,极大增强了增程式汽车的产品实力。
这既吸引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增程车型在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客观地说,增程车型在中国能大行其道,背后既有技术进步的支撑,也有消费者新需求的驱动。
从技术角度来说,增程依旧是落后技术,这种观点也并没有错。当固态电池可以大规模商用,当补能效率提高到加油的水平,当充电桩普及到加油站的程度,纯电车型自然会成为市场主流。
只是,现实情况是固态电池遥遥无期,补能情况还不理想,甚至各家车企引以为傲的800V高压充电在大部分国网充电桩面前还是个摆设。所以,在黎明到来之前,我们只能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而不能固守执念——增程技术落后又如何,现阶段能够满足需求就好。
再先进的技术,无法落地注定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只有等待时机成熟,方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