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吴福元院士介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研究情况。↑7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惠鹤九教授介绍南京大学参与合作情况。 ↑我国科研人员制…
7月9日拍摄的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中国科学院供图)7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惠鹤九教授介绍南京大学参与合作情况。 7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吴福元院士介…
颜宁说,“旧爱”就是继续研究膜蛋白和钠离子、钙离子通道的三维结构和工作机理,“蛋白质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变形金刚’,以前我是研究它的‘汽车形态’,现在则重点研究它的‘机器人形态’。颜宁解释,研究“生命暗物质”,…
从1950年到1986年,黄本立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工作的36年里,为国防工业建立不锈钢光谱分析法,助力航空材料研发;为“两弹一星”关键材料建立钨矿中微量铍的光谱测定方法,创新化学分离与光谱联用技术;在苏联专家撤…
他以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假肢为例,“人直接戴一个护腕,上面有上百个神经电极,便可接收肌电和神经电。 关于下一代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趋势,郑海荣表示,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在于对材料、电极等的升级,而在于对神经…
当前成都生物所为贯彻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与科学教育两大任务,推出了系列科普讲堂和特色展区,系统组织优质科研资源向科普活动转化,向青少年全方位展示两栖爬行动物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 在此期间,成都生物所丰富的…
新当选的广州分院科协主席任海表示,广州分院将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这一核心任务,努力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广州分院科协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黄从利表示,广州分院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通过精心谋划组织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等活动,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团省委共同发起“…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中国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年度双边战略对话会议上,王凡所长主持海洋领域交流环节,并做中法海洋科技合作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科学院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合作愿景。 …
就在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学者,在一次前往会议的途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至今生死未卜,整整快30年了。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这时也开始焦急不安,因为此次大会对天文物理界的重要性极高,陈彪院士的报告更是压轴环节。这让…
姚建铨院士系统分析了6G通信发展时间表,重点解读了275GHz-450GHz频段在6G通信中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详细介绍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加工等前沿技术,阐述了激光与A…
未来健康产业是湖北省重点培育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武智院将充分释放 “紫东太初” 大模型的创新势能,携手武汉分院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 AI 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深度交融,打造全国领先的融合应用示范…
6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支持下,由果洛州政协承办,团州委协办的“”科普讲座在州内四所中小学同步启动。四位国家级顶尖科学家为1500余名师生带来前沿科普盛宴,以通俗易…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俊杰研究员《UFO和外星生命探索》——州职业技术学校专场,从“UFO现象科学而非伪科学、外星生命逻辑推测与科学探索、人类探索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搜寻”三个方面带领同学们就“外星人是否存在”…
这也是我们提出‘国际子午圈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太阳进行日不落的监测,我们在这些合作的站点上总有一个能看到太阳。”王赤告诉,通过地基探测结合天基探测,深入研究地球空间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其受太…
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生理生态研究组(赵建民研究团队)以潮间带动物沙蟹(Scopimera globos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微塑料污染下沙蟹行为与沉积物硫循环过…
6 月 16 日消息,6 月 12日,在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上,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International MeridianCircle Pro…
展现出广泛的抗衰效能和卓越的安全性。
新矿物的发现有利于开发新材料或推动技术进步。
中新网昆明6月13日电(记者杜潇潇)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近日,该天文台科研人员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手段详细解析了一次罕见的C9.3级白光太阳耀斑及其对光球层的影响。 这项研究表明,C级太阳耀斑…
6 月 11 日消息,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获悉,近日该所神经计算与脑机交互(NeuBCI)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联合团队结合行为实验与神经影像分析,首…
焦念志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理论”,颠覆了传统认知,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全新的负排放思路。他说,“院士不是万能的,以往成就是新的台阶,我要用好这个‘台阶’去传播知识、传播科学,在世界舞台上分…
6月7日,“以前的机器人可能机器的色彩多一些,未来‘人’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点应该就是人形机器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指出,人形机器人是产业爆发的核心赛道,而灵…
08/20 10:25
08/20 10:24
08/20 10:23
08/20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