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常州的“理想”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时间:2024-10-15 14:31:27

14日上午

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新车

在常州基地下线

历时58个月

理想汽车开创了中国豪华品牌

最快达成百万辆的纪录

这不仅是企业的里程碑

也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节点

新能源之都常州一路同行见证

“理想”照进现实

常州与理想

共赴一座“理想之城 ”

01

千亿理想照进现实

2016年,李想带着三页“理想”PPT落户常州。2019年11月,第一辆理想ONE正式下线;2021年10月,理想ONE下线数量突破十万台;2022年6月,理想L系列推出,产量持续增长,30万、50万、100万......

一路势如破竹。2023年,理想汽车成长为 全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

都说十年磨一剑,而理想从“一”到“一百万”的跨越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理想汽车得以快速崛起,既有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挑战成长的极限”的企业家精神,更离不开中国强大的汽车供应链。从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到智能驾驶硬件设备,常州强大完善的产业链在此更是展现出非凡的产业支撑力。

以理想为原点,仅在武进国家高新区范围内,就聚集了博世汽车部件、 斯泰必鲁斯、贝内克长顺、汇川新能源、豪森润博、万帮能源、恩迪汽车等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了动力系统、传感系统、汽车电子、内饰件等在内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有32家常州本地供应商进入理想汽车一级供应商名单,同比提升45%。理想L系列近地化供应水平已经接近60%,这一数据到2026年有望提升至70%。 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达3440家,居全国首位,链条规上配套企业也已超过600家。

以产带链,以链集群。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包括理想汽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加速奔跑,常州供应链企业正进一步彰显自身优势提供更强的产业支撑,在提升产业发展安全与韧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02

新理想 守花开

在理想常州基地,一天最多有近1400台物流货车进出,区域路网承担了超负荷压力。常州对于企业有求必应,甚至有一次直接连夜拓宽了周边道路。理想汽车副总裁李冠华深受感触,“常州的营商环境是我们在常发展最大的底气和信心,常州是理想汽车的福地。”

守得云开见月明。常州用“懂得、舍得、等得”,证明了理想“值得”。

一批像理想一样的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常州:“宁王”宁德时代先后投资五期项目,投资总量超400亿;比亚迪投资约100亿元,建设乘用车及零部件汽车产业园;太阳诱电成为常州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日资项目;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从常州走向全球……

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7680.7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常州首个万亿级的产业。

发展新能源正成为常州这座城市最确定的未来。

2022年,常州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 2023年底,江苏省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上升为省级战略,并提出“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 2024年4月,常州颁布了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明确重点打造太阳能、氢能、风能、动力电池、新型储能、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常州构建起“发储输用网联”生态闭环,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六边形战士”。胡润研究院连续三年发布《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的排名从2022年的第5名,2023年的第4名上升到2024年的第3名,连续三年位居“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第一名。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政府的明智引导、企业的坚定发展,以及科技的创新驱动,共同构筑了常州这座“新能源之都”的辉煌画卷。

03

下一站:理想之城

一座城市的抱负和一家企业的理想,远不止新能源产业本身。

理想汽车“开”进大学院所实验室——去年,理想汽车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理想汽车产业学院,打造理想汽车“订单班”。企业提供整车设备;学院建设专门的实操场地,培养售后型人才。第一届“订单班”总人数53人,结业考核通过率为84%,实习录取率排名全国第五,综合院校评分全国第三。

常州基地更是直接、间接带动常州社会就业超10万人。基地周边的前黄镇抢抓发展机遇,打造“理想小镇”,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飞跃。

在理想汽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常州人才引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常州引进人才数量突破12万人;位列2023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第19名。

今年8月,常州与理想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理想将围绕整车基地、智能工业、外贸销售、文商旅融合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今年开始,理想将生产制造、智能领域的部分研发体系在常州落户,我们希望在公司生产制造的能力体系基础上,加大科技领域在常州的投入。”李冠华表示。

从智能制造到 科技创新,从人才引进到生活变革。 理想汽车将携手常州,以品牌生态固化城市IP,聚焦塑造完整产业链,补足服务促进产城融合共同打造“理想之城”。

“理想之城”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地标,更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城市愿景。常州通过整车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打造产城融合的“理想之城”。

理想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想:

理想汽车支持常州高标准打造“理想之城”,与这座历史名城“双向奔赴”,觅渡寻航、共赴理想。

百万产量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也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

常州也将持续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

推动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7年

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产值将达1万亿元

城企共进 双向奔赴

在常州

每一个理想终将飞扬

记者:徐 尧 李梦娜 摄影:张品阳

编辑:李梦娜

美工:潘钰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