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在外尝尽了苦辣酸甜后,可以卸下伪装的地方,家是我们心里最温暖的归宿。只要有一个家在等着我们归来,再大的风雨也会变得甘甜。
萧伯纳曾经说过:“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在结束了一日的奔波劳碌后,人们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卸下疲惫,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家”其实是一个温暖的词汇,它带给人一种归宿感,一种安稳踏实和自在。但是当今这个时代,有一个“家”的梦想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一线大城市发展,因为机会多,发展多,选择也多。但是在大城市的生活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住房问题。不管是租是买,对每一个在此打拼的人来说,都是他们能否生活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有这样一种“水管房”的设计,每套11平米卖10万,在内地会有人购买这样的房子吗?
寸土寸金的香港
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说起香港,首先会出现在脑海里的画面或许是港片中富豪们的大豪宅,繁华地带里的大商场,摩登的俊男靓女们,一身潮服。
香港的街道上,每个人看起来都匆匆忙忙,忙忙碌碌。仿佛每个人都有着着急的去处,做不完的工作。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当然也有着很快的生活节奏。
摄影师BennyLam曾花费了4年的时间,拍下了一组震撼人心灵的照片。照片里的故事就发生在香港,和人们想象中所有繁华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对比。
镜头记录下了在最小1平米,最大不过10平米的“房子”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压抑之下,也处处体现着无可奈何。古话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巨大的贫富差距一直是香港社会有待解决的问题。
香港的底层人民中,其实很常见三口之家,甚至四口之家,挤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里。一张凌乱的床铺,就是姐弟两人写作业和睡觉的全部空间。在香港,约有4万名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香港的许多房东们,把纵向的空间开发到了极致。因此又应运而生了一种狭小的住房形式,“棺材房”。有住户这样调侃自己:“我还没死,已竖起4块棺材板。”
对于香港的笼屋,我们或许有一些认知,其实棺材房就好比是笼屋的升级版,原来的铁丝网改用木板来代替了。大小格局还是一样,只不过被囚困在牢笼般的感觉,或许有所缓解。但终究不过是换汤不换药,都是无可奈何才会住进棺材房罢了。
“家”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是活着罢了。睡过一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个暂可遮风挡雨的睡处,和生活毫无关系,仅仅是为生存而已。
香港的住房问题的确是香港社会的一大难题,香港当局者当然也想让香港成为一个有人情味的城市,而不仅仅是有钱人的天堂。
脑洞大开的设计
在香港的住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有一种“水管房”应运而生了。一个大的圆柱体,马上出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水管房”的理念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呢。这样形式的住房,对于内地又是否适用呢。
作为香港新品住房的“水管房”,每套11平米,卖10万。整个中国,十万块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城市几乎是不存在的了。价格上确有优势的“水管房”,是否会受人们的喜欢呢。
其实在香港,年纪轻轻靠打拼,挣来一处自己的房产,要比在内地的一线城市还要困难。香港的房价可以说是高到离谱,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每平米均价大致在五到六万元之间,中心地带,如果是北二环,房屋每平米价格不低于十万元。
但是在香港,平均一平米要十几万,中心区要差不多二三十万一平米。这样几乎是天价的房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都是无力负担。哪怕是集全家之力,以工薪阶级来说,在香港买房子也算是“卖血买房”了。
相比之下,脑洞大开的“水管房”,虽不算是标准的房子,但是作为容身之处,也是既经济又实惠了。十万元的价格,也算是一个大有希望实现的小目标了。
顾名思义,水管房,其实就是由两段水管组成的。直径2.5米的混凝土水管构成了房子的外壳,使用面积大约为十一平方米左右。
水管房的内部设施还是有一种温馨的感觉的。房间是暖黄色的灯光,电脑桌,沙发,置物架,都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放置。除此之外,也有让人可以移动的空间。
透明的玻璃门,可以带来很好的采光,同时也配备了智能门锁,安全性也有所保障。整段“水管”不到十平方米的空间,被分成两段,一段作为起居室,一段作为卫生间。
为缓解住房问题,由香港的一家公司设计出的“水管房”,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构想。相比棺材房和笼屋,简直就是地狱天堂。
“水管房”的未来发展趋势
话说回来,这样住房条件尚可,价格优势尚可的“水管房”,在内地会有人买吗?虽然内地的房价相比香港而言,是低一些的,但是对于内地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购房也是有很大压力的。
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有房才结婚。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子成为了婚姻的一个硬性条件。再好的感情,说到谈婚论嫁,都会回归到一个房子的问题。
过去的说法是,成家立业,而现在流行的是一个说法是业立家成。不管是在香港也好,内地也好,“家”这个温馨的概念,都已经变得物质化,这是一个不可抵挡的趋势。
现在说起有一个家,更多的就是有一个房子的意思。当然,一个固定的住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毕竟没有人愿意过流浪的生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父母拿出半生积蓄为孩子在大城市买下房子,省吃俭用的度日,也要为下一代购置房子。于是房子就这样成为了组建一个家庭的第一个步骤。
那么同样有购房压力的内地人,对于“水管房”感兴趣吗。十万元一套的价格倒是很诱人,那么如果“水管房”的设计搬到内地来,会“水土不服”吗。
其实要是作为租房来考虑的话,“水管房”未尝不可,就像一个人住在一个迷你的小公寓,如果有价格优势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的。
但是如果作为买房来考虑的话,我想很大一部分内地人,不见得会有如此摩登的思维。房子作为一个家庭的容身之处,那么家庭的概念,也并不是在一个“水管房”里就可以体现的。最起码空间是不够的。
对于水管房,内地人的购买欲望不会是太大,特别是如果只考虑作为婚房的话。但是如果以租房子为出发点的话,水管房或许在内地会有市场发展空间。
小结:
世间万物,总是没有绝对的完美。既要繁华,又要没有阴暗,既要光鲜亮丽,又要没有死角。如香港般的繁华都市,只能在发达的同时,尽量兼顾底层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活得体面而有尊严。
在很多大城市,都存在着住房紧张的问题,因为人人都想在发达的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都以为在大城市会有很多的机会,所以每个大城市都容纳着千千万万有梦想的年轻人。
每个城市在承载着人们的梦想的同时,也同样承载着人们的欲望和压力。有很多人涌入这个城市,也有很多人因为负担不起高额的房租,奋斗再久也买不起一套房子,所以离开了奋斗过的大城市。
如果房子可以在大多数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或许这个时代会多出很多个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高额的房租,每个年轻人的奋斗或许会更加精彩。
“水管房”只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定会有更优化,更实用的,多数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房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