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日本的房价从90年代的高峰跌到现在,跌了30年,跌去了80%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吃一颗苹果 时间:2025-03-22 22:00:16

最近,关于房价的话题又热了起来,尤其是我国的房市。你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两年大家都在讨论一个现象:我们的房价,明明从2021年开始跌,但一下就稳住了!不,不是止跌,是稳得跟根深蒂固的巨石一样。

你要说,30年来,日本的房价从高峰跌掉80%,这本来是个不可逆转的事实,可咱们的楼市跌了不到四年,直接就止住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市场的规律,需求、供给、政策调控什么的,都能解释得通。可我就不这么看了。真要想知道为啥咱们的房价能这么快就企稳,得从更深层的地方剖析一下。

回到2021年,那时整个市场都在下行,房企债务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让很多投资者开始心慌,房价一度走低。可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局面怎么就这么神奇地扭转了?你可能会说,国家调控,政策导向,市场信心恢复,咱们稳住了啊。

但你要看清楚一件事——我们的楼市,压根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在某些人眼里,房地产就是一个巨型的“牛头”。它不是单纯的经济市场,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利益链条。如果这个链条断了,那就不是经济衰退那么简单了。

先说说信心这事。你以为信心是靠你我他几个月的努力就能恢复的?抱歉,现实没那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楼市是个无可替代的“避风港”。国家一旦出手,政策一松,大家就会觉得“哎,稳了,房价不会再跌了”。

所以,你看到的是人们对房地产的信任——这信任,早就被价格过度膨胀、银行贷款、政府支撑,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预期。是的,房价的下跌,表面上看可能是经济下行、行业压力,可背后更多的是这个预期的强大支撑。

再聊聊“政府调控”。我们一直说,政府不能无所作为,必须要采取措施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其实,早在2021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逐步引导市场走向理性。可我得说一句真心话,大家是不是对这种“调控”存在误解?

调控,很多时候就是在让房价变得“刚性”地涨不动、跌不下去。就好像是给一个大气球放气,你看着气球表面上没变化,但气球内部的空气其实在被悄悄地调整和压缩。你觉得房价止跌了,但它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这事,真的能这么简单吗?你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能安稳下来,哪怕这背后藏着多少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事实是,很多人对房市的“稳定”并不是因为市场完全复苏,而是政府的“托底”政策已经让它变得无可动摇。金融机构开始恢复贷款,政府向银行输送资金,居民和投资者的焦虑慢慢得到了缓解,房地产市场也随之渐渐平稳下来。

但这些表象能不能掩盖潜在的危机?如果我们把这次楼市企稳当成一次正常的市场调整,那么我敢打赌,这背后有多少没有被看清的隐患。

表面上看,房价是稳了,可底层的购买力,真的能撑起这种房价的刚需吗?要知道,像一线城市的房价,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就仅限于小部分而已。外面的市场一直萎靡不振,消费疲软,那些年轻人,他们的收入跟房价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买房,已经不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更多的只是“生活必须品”,更别提背后那堆无法承受的“泡沫”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外国资金的流入。你看,很多人都在忙着喊“全球化结束”,但全球资本其实早就在房地产上找到了出路。

尽管我们的房价没有出现2008年那样的大崩盘,但国际资金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结构背后,早已铺设了一张巨大的网。大家只看见了表面的“企稳”,却没注意到这些资本正通过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把利润最大化,从而在楼市上得到更加巨大的回报。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普通老百姓的反应。其实你想过没有?他们是不是真的对楼市还抱有幻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房价上涨的逻辑背后是啥——那不是市场的需求在驱动,而是政策在推波助澜。

没错,房价看似稳住了,可背后其实藏着更多的市场泡沫和政策依赖。短期内,它或许能维持着一种“平衡”,但要真说长远,谁敢保证这种“平稳”能撑得住?如果不是经济增长、工资水平的同步上升,长期的房价稳定恐怕只是空中楼阁。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懵?是啊,为什么咱们的楼市比别的国家更“耐用”?这不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博弈。

大家都期待房市能恢复,但它恢复的,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健康市场,而是充满了政策和资金力量的“泡沫经济”。所以,尽管目前我们看似“稳住”了,但这场看似安稳的行情,其实并不稳妥,背后埋伏着更深的隐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