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电车的电池包,到底有没有必要充到100%。我的答案非常直接:你先去看看保养手册!
我相信保养手册这个东西,99%的用户都不会翻看,哪怕是卖车的销售,可能都不会看一下。
其实,电车也需要“维护”,只是它的维护方式和油车不一样,油车的维护标准是定期开到4S店换机油,电车的维护更简单,而且不用收费。
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它其实比三元锂电池更需要“定期维护”,也就是定期充满电“吃个饱”。
01 大厂明确表示定期充满
全球销量最大的纯电品牌特斯拉,在说明书上明确表示,如果使用的是LFP(磷酸铁锂)电池包,建议应该每天都把充电限值设定为100%。
如果停放时间超过一周,特斯拉建议尽快将其完全充满至100%。
比亚迪的建议是,为了保证动力电池持续处于最佳状态,请定期为动力电池充满电,至少每周一次满充。
小鹏、小米这种初创公司,同样在官方说明书中表示,磷酸铁锂的电池需要维护,也就是定期保证电量在100%,基本上这个周期就是一周左右。
无一例外,所有装备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车,都会被厂家明确表示要定期将电量补充到100%。
02 “跳电”是磷酸铁锂“本性难移”
各大厂家要求充满电,目的是为了进行自我“校准”。
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特性,就是电量在24%和98%的时候,电压的波动范围特别小,这个超广的电压稳定平台内,注定了想要监测到剩余电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靠的是统计电量的方法来估算,同时会带来随机误差。而且越是长时间在平台区间使用车辆,这个误差就会累积的越大。
其实,一次满电之后,电脑就能对磷酸铁锂剩余的电量进行尽可能的有效估算,修复在平台区积攒的误差,从而起到校准的作用。
03 如果不“校准”行不行?
如果十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不充满,那么BMS(电池管理系统)对剩余电量的估算就会不够精确,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表显出来的剩余电量和实际电量出现偏差。
一旦出现电量偏差,要不就是剩余电量估算不准失去里程参考意义;要不就是当车子用到低电量区间时,尤其是停车几小时后,突然间剩余电量可能从36%,直接跳到22%,给用户带来不连续、不精确的显示体验。
这种跳跃式的电量变化被很多人称为“跳电”,想要规避这个问题,就不能只依靠企业、工程师,还需要日常良好的使用方式来匹配,才能更好地杜绝这个问题。
所以,即便是特斯拉、比亚迪这些以新能源为主的企业,它们也会要求我们在用磷酸铁锂电车的时候,养成定期充满的好习惯,帮助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校准。
04 一定要弱化对电池包的焦虑
其实目前的电池技术比想象中的更加成熟,全世界销量最好的电车都在装备磷酸铁锂电池。
这一技术路线的电动产品具备价格实惠、热稳定性强等特点,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定期对电池进行“校准”。
其实校准就是为了让电池包定期走出“电压迷雾区”,得到一次数据修正的机会。毕竟磷酸铁锂电池如果电量长期处于98%以下的平台区,累计误差就会和真实的电量渐离渐远。
目前商业快充桩的SOC设计都在98%左右,也就是说充到98%就断电,所以一周至少一次慢充到100%是很合理的。
而且我也很建议使用7kW交流充电桩充电,既保护电池、又经济实惠,关键是定期帮助电池校准电压,就不用为磷酸铁锂电池“跳电”烦恼了。
养成好的充电习惯,才能更好地享受用车生活,就和我们曾经用油车一样,定期保养、定期检查,本质上是一个意思,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