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房地产市场迎来“寒冬期”,为何房价还迟迟不降?黄奇帆说出实话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平说财经张平 时间:2025-05-18 12:30:36

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趋势仍未改变。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达到58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数量更是高达63个。

与此同时,2025年一季度,全国百城住宅均价环比下降1.7%,同比下降3.8%,这已经是连续第九个季度出现环比下降。而为了能把手里的房子卖出去,现在很多开发商采取了“买房送装修”、“买房送车位”,甚至“买房零首付”等促销手段。以上这些数据和现象都已经说明了房地产市场迎来“寒冬期”。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多数开发商降幅促销的幅度比较有限,只是象征性地给出5%至10%的降价幅度。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房地产市场已经迎来“寒冬期”,那为何房价仍在在高位运行,还是迟迟不降?

对此,前重庆市市长、金融专家黄奇帆在一次经济论坛上说出了大实话。他认为:“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开发商和金融机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利益联盟,共同维持着虚高的房价水平。”

此外,黄奇帆还一针见血的表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房子过度金融化和资产化,导致房价与居民实际购买力和房屋使用价值严重脱节。显然,国内各地房价仍然处于高位徘徊,与各个既得利益群体的苦撑脱不了干系。

首先,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大幅降价促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不少地方给开发商卖房设置了“限跌令”,开发商不敢大幅降价销售,否则会被要求整改。②开发商担心如果大幅降价促销,之前的购房者会大闹售楼处,这样房子反而更买不出去。③开发商担心,如果房价大幅降价了,潜在购房者都会选择观望,那去库存就没希望了。

再者,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房价大降。因为,如果房价大幅下降,开发商拿地积极性会大减。届时,土地市场出让金就会减少,这将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偿债能力。有研究表明,全国超过80%的城市依赖于土地财政。显然,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房价出现大跌。

最后,金融机构也不希望看到房价大跌,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如果房价大跌,把购房者的首付款给跌没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远择“断供”。届时,银行手里拿着大量“断供房”一时无法变现。②如果房价大跌,开发商手里的房子卖不出去,无法及时变现,届时欠下银行贷款无力偿还,那银行的不良率会快速上升。。

不过,要想把房价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也不太现实。首先,国内房子已经过剩。据住建部数据,我国有6亿栋房子,而且每年都会有上千万套新建商品房源源不断的入市。显然,房子供大于求的情况将长期持续,这无疑给房价下跌打开了空间。

再者,各地房价泡沫太大,远远脱离当地居民的购买力。现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过40,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则达到20-25,远超国际正常7-8的水平。未来房价仍将会逐步回归居住属性,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

而面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三项应对方案:第一,应采取措施,尽可能稳定房价,避免房价在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再从长远角度,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逐步去泡沫化,实现“软着陆”。这样可以把房地产泡沫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税源,就是在土地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适时开征房产税。这样既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又可以增加炒房者的持房成本。让各地方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第三,增加保障房供应力度,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毕竟房子不仅是商品,还关乎国计民生。在住房问题上,政府应该对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兜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