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5月18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六位专家聚焦金融如何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展开讨论,共同探寻破解金融支持科创“重后期轻早期”、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难题的“组合拳”。
多维视角呈现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
“政府引导基金在整个科技创新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解决整个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最重要但是又没有人愿意投的部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提到,在政府引导基金领域,我们目前还存在创新链和产业链阶段性的断链;风险投资过多强调商业价值评估,忽视科技企业本身的技术强度;政府的目标和市场的行为背道而驰;风险容错机制和风险追责不相融等问题。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倪泽望表示,从创业投资角度来看,科技金融当前呈现出三点变化。一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层面对创业投资前所未有的重视;二是因为IPO收紧带来的影响,创投行业募资、投资比较艰难;三是人工智能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创投机构来说,现在的机会甚至超出前面二十年。
“未来所有的金融产品可能都会上链,可能都会代币化,因为它的透明度和便捷性,将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认为,过去十几年,区块链等科技发展带动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数字产品的出现,包括虚拟货币、比特币等不同产品。这些产品需要有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治理,也需要有公众认可的买卖方法等。目前已经对现有的金融制度监管提出需求。
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总经理、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表示,从科技类中小企业视角来看,他们在融资方面的普遍痛点包括,一是非常怕发生事故,很多企业因害怕出险而不愿购买保险;二是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非常高;三是科技型企业行业分类非常广泛,许多科技型企业在将产品推向商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方授信的支持。
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以产业互联网为背景的金融科技是解决当下各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基础。没有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金融难、贷款难,各种各样的‘难’和‘贵’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产业互联网一旦开始运作,它就会形成一个集制造、研发、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要素生产力服务中心。对地方政府来说,产业互联网将是今后各个省市招商着力发展的重点;对于对外开放来说,“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形成的电商行业产业互联网也会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马蔚华看来,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体制,首先要建立一个多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结构;其次是银行成立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公司,银行介入风险投资具有诸多优势,如客户资源丰富、风险经验充足、社会资源广泛。银行不仅在企业初创时期,而且在整个产业化过程中都可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然后是政府引导基金也要遵守市场规律和投资规律,建立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容错机制。
“目前,金融推动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回归金融的本质,即如何识别和防控风险。如果能找到更好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方式,后续的问题迎刃而解。”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署理院长郭健表示,如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仿真等技术,来让以前看不见的东西能够变得看得见,其实也在帮助金融机构能够更大胆地去做更好的投资。
此外,贾燕菁表示,金融支持科创产品的与时俱进、高质量数据安全有效的共享同样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