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在“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主题讨论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欧阳卫民系统阐释全球经济碎片化概念、成因及应对之策。他表示,应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合作是大势所趋,而碎片化是一股逆流。
对于“碎片化”概念理解,欧阳卫民认为它是相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逆流现象,表现为国家间经济联系人为减弱、贸易壁垒蓄意增加、技术脱钩、要素流动受限,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主动切断。他认为,认知偏差、地缘政治、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主要诱因。
欧阳卫民以当前的贸易摩擦为例,剖析当前认知偏差的现象:一是将顺差国污名化为“敲竹杠”;二是误判关税承担主体为出口国;三是夸大加征关税对产业回迁的作用;四是曲解汇率操纵与政府补贴对贸易公平的影响。
针对学界研究重点,欧阳卫民表示需理清五个关键问题:一是长期贸易顺差的利弊权衡;二是逆差形成与主权货币国际化之间的理论关联;三是产业链价值分配中高收益点的客观张力;四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竞争下,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体如何相处;五是产业转移、AI替代与失业问题如何平衡。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碎片化挑战?欧阳卫民认为,一是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信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世界经济发展史规律,而碎片化是一股逆流;二是要彻底纠正认知偏差,回归常识、回归经济学原理、回归经济史规律;三是要采取行动,行胜于言。具体来讲,通过深化多边及区域国际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与市场多元化、强化技术创新自主性与国际合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资本纽带、推进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加强政策协调与透明度等行动,以推进全球化,应对碎片化。最后,欧阳卫民呼吁各国在合作中共赢,在斗争中自强,既要抱最好的希望,也需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