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豆豆钱用担保费推高利率至36%,客诉含“校园贷”量为何这么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独角兽挖掘机 时间:2025-07-12 00:12:43


36%利率里面的“秘密”。

手工劳动/兽妹

手工编辑 /掘叔

出品/独角兽观察

今年来,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内消费贷利率不断刷新低点,主流商业银行消费贷利率最低跌到3%左右。

然而,在以助贷导流为主的第三方平台上,放贷利率却居高不下,很多平台的利率上限的36%是商业银行消费贷的10倍以上。

为此,《独角兽观察》推出了这个系列策划,实探哪些平台还在做36%的“高”利贷?这样“高”利率背后逻辑是什么?这一期我们探访的是港股上市维信金科旗下的豆豆钱,比较共性的是,豆豆钱也是通过担保费、会员费推高利率至36%,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还被监管通报,在客户投诉中,豆豆钱含“校园贷”量也是比较靠前。

01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

维信金科官网显示,维信集团(前身)成立于2006年,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专业企业,2018年,维信金科控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与其他不少“裸奔”助贷平台不同,维信金科手握两张小贷牌照,还有融资担保牌照和商业保理牌照,旗下有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卡卡贷”,还有主打纯信用分期“豆豆钱”。

进入豆豆钱APP,首先遭遇的就是各种弹框,“失信风险自查”“黑名单检测”“尊享VIP的会员专享”……即使点取消,进入另一个页面,马上又弹框出来,不胜其烦。这些弹框要么是让你开会员,要么是想读取征信等信息。

通过弹框“引导”用户去提额度、开会员是我们这轮实探中,各家平台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像豆豆钱这样如此高频次弹框还是比较少见。

今年5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发布的通告显示,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3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包括维信金科旗下的多款应用被通报。

其中,豆豆钱存在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未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02

担保公司为平台关联公司

在App首页最下端,《独角兽观察》发现了一行灰色小字,显示豆豆钱利率为“年化单利24%以下,综合年化成本(单利)不超过36%”。

这个综合年化成本36%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新黄河》的报道,“豆豆钱”在投诉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客服不回复”“还款套路深”“还款利息高”等方面。众多用户表示,除利息之外还需交付高额的担保金。



7月3日,一位借款人投诉称在豆豆钱平台有多笔借款,最近发现已结清的每笔账单除资方利息还收取了担保费。2025年5月5日借款15000元,担保公司是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调查核实维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维信金科为同一集团,可能涉及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变相抬高融资成本的问题。

企查查显示,豆豆钱的运营公司为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成立于2008年。豆豆钱小程序所属公司为成都维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两家公司法人均为廖世宏,廖世宏也是维信金科的首席执行官。

不过,一位业务人士告诉《独角兽观察》,目前上头对于这块没有明确的态度,这个也是行业现状的一部分。



除了担保费,豆豆钱还有会员费的,并且豆豆钱的会员费还会按月收取。一般来说,助贷平台会员费都是“一锤子买卖”,借款人开通后会获得一些权益,但豆豆钱的会员费更像充了一个爱奇艺等视频平台的月卡,这也导致不少借款人误以为是还款金额。

今年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这份被业界称为“助贷新规”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通过担保费、会员费等费用,推高借款的综合利率到36%,在这轮实测中的纯导流的助贷平台中,属于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像豆豆钱这样,背靠维信金科这样的港股上市公司,又持有网络小贷等金融牌照的浓眉大眼的平台,也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就有些意外了。事实上,像一些头部的上市公司,有的平台已经把借贷利率降到24%,这个更被监管认可,更安全的的红线内。

03

客诉含“校园贷”量不低

此外,豆豆钱的借款人中含“校园贷”量应该也不低。



6月29日,一位借款人投诉在豆豆钱对大学生放贷,他一共借款共计47900元,除去本金共还款8206.69元,包含服务费4979元,其中利息费用370.54元。



6月4日,一位借款人投诉2023年还在上学时通过网上宣传进行注册,之后接到豆豆钱工作人员电话,借款人说是学生可以借吗?工作人员称以页面展示为准只要有就可以。

在互联网金融的红线里,校园贷由于涉及在校生,社会影响面大,监管曾多次发文要求网贷平台不能做校园贷。

2017年,原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2021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放贷行为并严格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

其中提到“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各银保监局要在前期网贷机构校园贷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纳入整治范畴”。

很显然,维信金科持有的成都维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属于“整治范畴”。

最近,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警惕非法“校园贷”陷阱的预警:近期,非法“校园贷”卷土重来,严重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客观地说,由于缺乏相关的验证手段,从技术上来说要100%避开给在校学生放款也不容易,但豆豆钱这个“校园贷”比率实在是有些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豆豆钱+学生”关键词投诉,就有100多条。

除了像分期乐这样以“校园贷”起家的平台遥遥领先外,豆豆钱这个客诉含“校园贷”量是比较靠前的,可以参照的是,业务体量更大的小赢科技旗下小赢卡贷,涉“校园贷”的投诉量跟豆豆钱基本持平。

在本文推送后,我们收到了豆豆钱所属主体上海维信荟智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侵权投诉,对方称:“我司从未开展校园贷业务。豆豆钱产品服务对象需年满22周岁并通过多重机制限制学生群体使用。”

对于此说法,我们不反驳,但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全文从头到尾也没说豆豆钱在开展校园贷这个业务,一直陈述的是豆豆钱客诉中的“校园贷“含量。

《独角兽观察》也相信大多数头部平台,在公司决策层面,是不会主动去触碰“校园贷”这个监管格外看重的红线。但到了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更好的验证方式,还有一线业务员为了业绩执行力也不会那么强,所以,这个客诉含“校园贷”量考验的是公司的风控和管理能力,并不代表公司就在开展“校园贷”业务。



除了前述的案例,这位借款人在6月21日投诉称,2023年大学本科期间被豆豆钱客服电话以“利息低,学生也可贷款”等理由借贷。共计1次,累计48000元,目前仍处于在校阶段,其中不算担保费只利息就高达5494.19元。



这个投诉案例也一定程度反应了目前平台鉴定是否在校生的窘境,不少平台就是通过签订非大学生身份的承诺书来放贷的。

值得一提的是,豆豆钱APP的个人首页最下端,还有一行小字“豆豆钱不向学生提供借款服务”。嗯!如果光就提示来说,豆豆钱是这轮实测中,做得最好的。(完)

征集:还有哪些平台在做36%的放贷,希望我们下一家测评哪个平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