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国债市场再次出现联动暴跌的奇景!
7月7日,受日本参议院选举,特朗普严厉的关税威胁,通胀加剧,日本央行可能加息等众多不确定性影响,日本长债遭遇大规模抛售,进而引发全球债市恐慌。
日本30年期国债利率从7月7日的2.85%一路上涨至7月8日的3.10%,达25个基点。
日债遭抛售后,德国国债和美国国债很快也遭抛售。德国30年国债收益率从7月7日的3.1%上涨至今天的3.21%!美国30年国债也曾一度冲击5%大关,现在仍超过4.9%!
国债收益率暴涨,意味着国债价格暴跌!
这是一场导致债市“血雨腥风”的“长债危机传染病”!
媒体无法解释病因,只能归咎于供求关系,认定是长债供应增加和传统买家离场的原因。
媒体说的也没错,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6月26日发布的报告数据,2024年全球公共债务从2023年的97万亿美元增至10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日美欧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正在减少购买超长债。因为没有那么多新的年轻人需要购买养老险或是寿险。
但这太宏观,不是准确的“诊断”。
鸿学院在核心课《关税战风暴复盘》中指出,“长债危机传染病”不只是长债供需的问题,还是货币基差互换爆雷,带来的全球国债联动爆跌!
货币基差互换,是一种投资策略。不同国家的两个金融机构通过外汇掉期,投资对方国家的资产。比如日本的养老保险通过外汇掉期持有美债,而对手方出借美元换成日元,持有一些日债。
多年以来,这属于是稳定安全的套利策略。
但是世界变了,市场也变了,安全的套利策略也要遭受损失了。
当黑天鹅事件爆发,美债或日债收益率暴增,导致货币基差互换策略被迫解杠杆。
日本养老保险卖美债的同时,其对手方也会卖出日债,从而导致日债收益率上升,使日美长债出现联动爆跌。
这不是全球债市第一次出现长债危机传染病,出现联动爆跌的奇景!
在4月和5月,日本长债和美国长债就发生了两次极为罕见的联动爆跌,其中第一次4月7日是美债崩塌引发日债暴跌,第二次5月21日,是日债暴跌引爆美债市场。如果再加上7月初英国30年国债大跌同时引发日本和美国的长债同步下跌,以及此次日债暴跌引爆德债和美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趋势:
第一,欧美日的长期国债越来越敏感,流动性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恶化,吻合鸿学院在2025年1月18日的年终盛典做出的预判——60年大轮回,欧美日国债将进入漫长的冬季。
各国的长债都变得更加脆弱,突然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强!
现在只是全球化冬季的开始,真正的暴风雪还未来临!
第二,欧美日长债市场正在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耦合性。即某一国长债爆发危机,将立刻传染几个国家的长债市场,出现全球国债联动爆跌的奇景。国债危机开始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换言之,日债危机不再只是日债危机,有可能引爆美债和欧债。
同理,美债危机也不再只是美债危机,有可能引爆日债和欧债。
以往最安全的各国国债市场开始变得危机四伏,越来越需要投资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即便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所属国风平浪静,依然有可能随时被其他国家长债暴跌所连累,被传导而来的联动爆跌打个措手不及!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表示美债市场将出现“小风波”,导致美联储不得不出手干预。
美联储要下场解决的危机,难道只是小风波?
杰米戴蒙在内部会议上谈的却是,“我们一定要挺过‘风暴之海’(stormy seas)。”
什么是风暴之海?
这妥妥是大风暴啊!
只是这场美债大风暴会不会由联动爆跌引起?
或者,这场美债大风暴会导致更多国家的国债联动爆跌?
如果发生全球国债联动爆跌,其他资产真的安全吗?
只有跟随市场变化一起更新迭代,发现新模式、提炼新规律,才能在下半年风高浪急的金融市场中看清方向,赢得先机!
想了解鸿学院的最新研判,洞察新动向新规律,请参加2025年宋鸿兵·年中分析会。
中美经济冰火激撞将走向高潮,黄金、白银、铜等大宗商品如何波动,美元、人民币、日元、欧元和稳定币将会如何互动,中债、美债、日债、欧债命运不同,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稀土和矿产如何轮动,美股、A股和港股如何比拼内功,透视对冲基金策略风险,分析地缘冲突的血雨腥风,年中分析会将预判2025下半场!
年中分析会限时拼团火热进行中,名额有限,欲购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