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用户需要一台怎样的新能源皮卡?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车市红点 时间:2025-05-19 22:02:28

近日,第二届中国皮卡消费趋势研讨沙龙在北京举行,来自行业协会、学界、企业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皮卡的技术路径、市场潜力及用户需求展开深度探讨。会议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进,插电混动(PHEV)皮卡正成为市场新风口,而中国车企凭借技术深耕与场景化创新,有望在全球新能源皮卡竞争中占据先机。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全球皮卡市场规模已达9000万辆,在海外市场皮卡这一品类就占到了近20%的市场,但在中国皮卡只有2%左右的市场份额。所以他认为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将是中国皮卡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让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所以中国皮卡要进入全球市场,新能源就是一个突破口。但目前新能源皮卡渗透率仅为6%,远低于商用车电动化平均水平。不过,这一领域正迎来高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皮卡销量同比增长超180%,3月增速达220%。吉利雷达、长安等品牌表现亮眼,其中雷达纯电皮卡单月销量突破1200台,跻身国内皮卡销量前五。

崔东树强调,中国皮卡市场正从工具属性向乘用化转型,尤其在东部发达地区,新能源皮卡凭借低能耗、智能化等优势,逐渐成为城市用户的新选择。而海外市场更是潜力巨大,南美、东南亚、澳洲等地对中国新能源皮卡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车企亟需通过技术输出抢占份额。

技术路径的讨论成为沙龙焦点。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提出“纯电驱动,复合电源”是未来趋势。他认为,纯电驱动在动力性和效率上具备天然优势,但需通过增程式或燃料电池解决续航焦虑。他特别强调,增程式结构简单、性价比高,若未来能开发出适配低价车型的增程器,有望颠覆传统燃油车市场。

对此,崔东树持不同观点。他认为,插电混动通过油电协同驱动,在高速场景下效率更高,且更适应皮卡载重、越野等复杂需求。“插混皮卡无需搭载超大电池,轻量化优势明显,综合成本可控,是当下更优解。”

吉利雷达CEO凌世权则从企业实践角度回应:纯电是技术终极方向,但需结合场景选择现实路径。雷达采用“纯电+插混”双线布局,纯电车型主攻补能完善的南方市场,插混则面向北方寒冷地区及长途场景。“插混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备,在10-20万元价格带更具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副秘书长谷国全指出,皮卡用户的核心诉求可概括为“多强好省”——装得多、动力强、口碑好、成本省。新能源皮卡需围绕这些痛点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例如,插混皮卡短途用电省钱、长途用油无焦虑,外放电功能还可满足户外作业、露营等场景需求。

资深皮卡玩家洪琦以用户视角补充:“新能源皮卡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方式载体。”他举例,混动皮卡在野外可为无人机、房车供电,解决传统燃油车无法覆盖的用电需求。“市场不缺需求,缺的是真正懂用户的产品。”

尽管市场前景乐观,但新能源皮卡仍面临政策桎梏。传统皮卡被归类为轻型货车,受15年强制报废、一年一检等限制,而新能源皮卡在安全标准、路权管理上缺乏针对性政策。凌世权呼吁:“新能源皮卡操控与乘用车无异,政策应重新定义其属性,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余卓平则建议,行业需加快制定增程式、插混等新技术标准,避免用传统燃油车框架束缚创新。“例如,亏电测试标准已不适用智能控制场景,应基于实际工况优化评价体系。”

沙龙最终达成共识:新能源皮卡的成功离不开技术突破与场景化创新的结合。吉利雷达宣布即将推出超级电混皮卡,搭载雷神电混系统,零百加速6.5秒,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并集成无人机协同、户外供电等生态功能,直击用户多元需求。

正如凌世权所言:“新能源皮卡不是简单的动力替换,而是新物种的诞生。”随着插混技术普及、政策环境优化,中国车企有望在新能源皮卡赛道实现“弯道超车”,为全球市场提供“中国方案”。这场始于技术革新的转型,正悄然重塑皮卡行业的未来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