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重磅!2025年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大变革!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艾米的科研宝库 时间:2025-05-21 21:31:00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重大政策调整:自2025年《期刊引证报告》(JCR)起,撤稿论文的引用数据将彻底从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中剔除。这一调整引发了学界关注。

期刊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多年来,关于被撤回论文的引用是否应纳入该指标计算一直存在争议。尽管被撤回论文仅占科睿唯安 Web of Science 收录论文的 0.04%,但近年来整体撤稿率上升至约 0.2%,且撤稿耗时缩短,促使科睿唯安做出此次政策改变。

新规采取"分子清零、分母保留"策略!

根据新政策,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将发生关键变化:

• 分子端:撤稿前后的双向引用均不统计

• 分母端:维持撤稿论文的出版基数

• 追溯机制:仅清除正式撤稿后的引用

影响因子 = 特定年份引用总数(剔除撤稿引用) / 前两年发表的可引用论文数(包含撤稿论文)

技术支撑方面,继续依托全球最大的撤稿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自2022年起已实现撤稿论文的实时标记。

文献计量学权威里斯·理查德森针对期刊评价指标的最新调整作出专业解读:此次修订方案将撤稿论文继续纳入影响因子分母的计算范畴,此举实质上强化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效应。

当撤稿论文作为分母基数存在时,任何撤稿事件对期刊学术声誉的冲击都将通过数学模型被客观放大,这种设计既坚守了科研诚信的底线原则,又规避了因完全剔除撤稿论文可能引发的影响因子数值虚高风险,在严惩失范与指标稳定之间构建了精妙的平衡机制。

科睿唯安机构代表夸德里进一步补充说明,此次评估体系优化不会对科研人员的h指数产生联动影响。作为衡量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数,h指数的计算规则将保持原有逻辑——既不会在论文统计中剔除被撤稿件,也不会过滤这些论文产生的引用记录。

这种处理方式确保了学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延续性,使科研绩效评估既能反映真实学术贡献,又维持了评价标准的稳定性。

科研路上你的任何需求都能满足

25年无论你想申课题or发SCI,现在咨询全搞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