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投放超7572亿元!经济大省河南加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IP属地 安徽滁州 编辑:苏婉清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5-26 08:00:11

从聚焦小微企业,到覆盖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再拓展至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

短短半年时间,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两次扩围,彰显了国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与决心。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河南闻令而动,累计派出6万余人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推动“申报清单”“推荐清单”企业数量双双突破百万家,以创新举措、务实行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发展关键期

收获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及时雨”

艾草枕头、艾草靴子、艾草槌……南阳艾远堂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远堂)繁忙的配货车间内,各式各样的艾草制品正被整齐归纳、送上传送带、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11年前从一家淘宝店白手起家,王同林、潘中雪夫妇靠着河南人的一股子拼劲儿和实劲儿,在与众多同行的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跻身阿里1688平台艾草布艺品“销冠”。

看着艾草产业的盘子越来越大,夫妻二人下定决心——招名企人才、建现代化工厂。潘中雪很坦诚:“我和我老公是农村出身,说白了,学历和认知都有限,需要有更强能力、更高眼界的专业人才和我们一起经营。”

这一步迈得很大,资金短缺成为难题。恰逢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成立,中原再担保集团南阳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邮储银行南阳市分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艾远堂的需求后,顺利为其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

如今,艾远堂每天的发货量超过4万件。在金融力量的帮助下,夫妇俩打算逐步进军小红书、抖音等更多电商和社交平台,延伸艾产业链,助力南阳把小艾草做成大产业。

收获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及时雨”的,还有位于巩义市的人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明举从基层质检员做起,最终带领企业发展成区域线缆龙头企业。如今,各种规格型号的电线电缆在这里生产出来被运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过往40余年的发展,曹明举直言“太难”。“公司早期经营主要依靠原始盈利积累一步步向前。这种发展模式虽稳健,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金的高效周转和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但贷款历程却充满坎坷,手续繁杂、放款慢、利息高、担保难等难题一一摆在面前。”曹明举说。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转机。仅仅一周时间,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就完成了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全流程,为其安排了1000万元预授信额度,帮助河南电缆品牌进一步走向全国、闪耀世界。

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桥,河南已有超148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被纳入“申报清单”,银行新增授信超8201亿元、实际投放超7572亿元,首贷、续贷和信用贷规模均大幅增长,贷款利率也较机制运行前明显下降。

助企业补短板、为银行卸包袱

小微企业宛如点点繁星,虽个体微小,却以96.5%的总占比,汇聚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的璀璨星河。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发展不确定、抗风险能力弱、抵质押物缺乏等多层次原因,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市场地位与其经济贡献仍存在落差。

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约1/3经营主体,还有大量有融资需求的民营小微经营主体从未在银行体系获得授信。

为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滴灌基层小微企业,2024年10月15日,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创新建立,明确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

今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又印发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鼓励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接帮扶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河南而言,这一机制的建立更是及时又迫切。数据更为直观:截至目前,民营企业在全省企业总数占比超90%,在小微企业中的占比更高;进出口总量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占全省外贸企业的比重近80%,民营外贸企业占外贸企业总量超75%。可以说支持民营小微和外贸企业发展,就是做好河南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建成后,河南省迅速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会议,建立省、市、区县三级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省发展改革委、河南金融监管局以此为抓手,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一手牵企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同时通过建立“红黄绿灯”协调转办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审批、许可、担保、信用修复等问题。

一手牵银行,为其推荐满足基本授信条件的小微企业,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确保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同时根据银行机构风险偏好,严格落实延长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增量政策,支持银行机构合理提高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从制度层面直达基层业务人员痛点难点,有效缓解了“不敢贷”“不愿贷”问题,保障了“能贷尽贷”。

一系列举措成效明显。河南省小微协调机制顺利实现“一高、一提、一降”目标(“一高”即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一提”即全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实现提升,“一降”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保持稳中有降),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层面协调机制的认可。

河南各地“新招”频出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要做好并非易事。河南各地“各出奇招”“频出新招”,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郑州市合理量化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评价指标,精准把控融资各阶段工作成效,有力激发了各区县工作积极性;洛阳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在区专班基础上组建金融服务网格团队,分行业、分区域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安阳通过“一本书、一张图、一个码”,打造辖内普惠金融产品超市,推广信用类、中长期贷款产品,方便企业申请,提高审批效率;南阳利用企业纳税、水电气缴费等信息交叉比对,筛选活跃经营企业进行精准走访……

濮阳市“黄转绿”融资帮扶机制也是颇受认可的举措之一。

“黄转绿”融资帮扶机制,是指将符合“5项基本标准”的市场主体按信贷资质将企业划分为绿灯、黄灯、红灯企业,并分类归入“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分别建立档案库。对手续齐全、信用良好的“绿灯”企业,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实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对存在轻微瑕疵、未获得授信的“黄灯”企业,一企一策制定改进方案,以服务“转绿”代替“一拒了之”,力争尽早符合信贷标准;对财务报表不规范、信用存在瑕疵的“红灯”企业,依规帮助其规范内控管理,指导开展信用修复工作。

截至目前,濮阳市已有713家经营主体由“黄灯”转为“绿灯”,转化率33.6%,实现授信8.85亿元。依托这一富有成效的实践,濮阳在今年2月份的全国推进会上代表河南省作典型发言。

减轻了包袱的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河南农商银行针对外贸领域,创设商水袜业、沁阳头皮筋及淮滨纺织等专属服务方案,推进许昌发制品、鹿邑化妆刷产业方案;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开展“稳外贸 送春风”专项活动,加大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河南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助力豫企出海;中原再担保集团充分利用银担各方资源,打造了“中原科担贷”“超硬材料贷”“中医药担”等一批服务多领域、多行业的专项银担产品,精准支持小微企业……

“二次走访”让成效更有力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虽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不能歇脚松劲。如河南省经营主体超过1100万,还有很多是“无贷户”,亟须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企业融资需求也在持续产生并不断变化,前期未获贷企业的问题还需协调。

下一步如何干?如何让政策落地更加精准有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层面将大中型外贸企业等纳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支持范围,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接下来河南各地要在前期走访基础上,重点对三类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科创企业)开展“二次走访”“回头看”,扩大对接成果。

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结合落实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系列部署,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民营和小微企业,在贷款准入、额度规模、授信审批、增信风控等各个方面梳理并清理歧视性政策规定,确保民营企业平等获得信贷资源;各市县协调机制加强资源统筹,有条件的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和缓释机制加大支持。

加大外贸企业支持力度。各级协调机制围绕河南省2024年度有外贸实际业绩的企业清单,依托外贸工作组,迅速摸排企业经营、订单、融资情况,组织银行机构加强对接,各保险机构拓展出口信保和内贸险覆盖范围,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加大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各级协调机制与科技、工信等部门衔接,加强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名单推送和信息共享,扩大“科技贷”“专精特新贷”产品规模,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更好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