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是中国人百年以来从未停歇的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为民族和国家前途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会持续展现和爆发出它的力量,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国的“五年规划”世界知名。
当年密集拜访一些海外企业家时,好多人都特别跟我谈到,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他们投资发展的重要决策参考,也有人表示,他们把“规划”应用到了自己的企业。
今年,是中国又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提到这一个五年,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困难。
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地缘冲突和战争,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痛苦。
不只是困难,而且困难重重。
如此的环境,我们的规划完成如何?尤其中国经济会交上怎样的答卷?
7月9号上午,国新办举行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权威答案就此陆续揭晓。
困难重重的另一边,是硕果累累。
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顺利推进。
经济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年GDP总量连跨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3个10万亿大台阶,从2020年的105万亿增长到今年年底的预计约140万亿左右。
5年经济增量约35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
5年的增量,相当于中国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国家(日本或德国)的经济总量。
或者说,5年,长出一个德国或日本的GDP。
而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也才35.45万亿。
巨量的增量之下,是中国经济的一系列全球第一。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其中,制造业已连续15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各种世界第一的规模之外,质量也显著提高了,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一方略在现实发展中得到全面贯彻。到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也因此站上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嫦娥六号”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中国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
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持续突破,赋能千行百业的AI大模型蓬勃发展,无人机、人形机器人、DeepSeek……越来越多“卡脖子”技术被攻克并实现产业化……
2024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中国的汽车产业以10.65万亿元的营收规模,正式超越房地产(9.6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2024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为主的“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
不只是硬核科技的创新。《悟空》《哪吒》LABUBU,网文、网游、网剧,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正在引领世界文化潮流,也写下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崭新历史篇章。
凭借这样的增量和增长,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凭借这样的创新和突破,中国人的科技在美国的打压下越来越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因此在发布会总结说:
“这5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这或许也是特朗普对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但舞到中国就舞不动的关键。
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背后,是中国人的生活越发美好。
据发布会信息,“十四五”规划中体现人民生活提升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超过全球21个高收入国家。
这已是连续3个五年规划,预期寿命都提高了1岁多。
期间,我们建成并持续巩固着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医疗的跨区域结算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基本建成的“6轴7廊8通道”国家立体交通网带来的出行改变,更是让世界为之惊叹。
政府的办事效率,老百姓的方便程度也持续提升,中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政务事项也都已经可以手机上动动手指就一站式搞定。而每个人都有最直观切身体会的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东西还是南北,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了。
对于规模依然不小的低收入农民,尤其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这五年的获得感堪称史上最强。医保、低保等基础保障,开始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底线不但越兜越牢也越筑越高。
综合国力的提升,也让中国人更加牢牢地把美好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世界地缘战争冲突不断,美国越来越多城市入夜就不敢上街成为新常态,中国以无数外国人亲历后打出的世界最安全的得分,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国泰民安,什么叫稳稳地幸福。
当然,成就的背后,也依然有很多以及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日趋严峻的产业内卷,比如马太效应、贫富悬殊的挑战;再比如,科技领域,依然存在芯片制程,高精尖软件、材料等“卡脖子”问题;再比如,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规模庞大的低收入群体……
过去几年,经济巨量增长之下,不少老百姓的经济体感却比过去更冷了,其中原因既包括虽然增加总量大但增速的确下降了,就像汽车跑入高速行驶后的加速,远远不如起跑时的感觉快,也更包括新旧动能切换中的非常多企业都在收入和利润下滑,最终也传递到个人的困难。
但十四个五年规划一路走来的实践证明,困难和挑战终会被一一克服,挡不住中国人前进的步伐。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所言:“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第一个五年计划,美国也是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围追堵截,而当时的我们钉子叫“洋钉”,水泥叫“洋灰”,火柴叫“洋火”,全都是要进口的。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是中国人百年以来从未停歇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为民族和国家前途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会持续展现和爆发出它的力量,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有史记载,1955年,毛主席曾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而且对什么时候能赶上做了预期:“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规划)。”
如今,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就在眼前。
,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