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一则调查报道撕开了电商平台"零差评"商品的完美面纱。记者暗访发现,某月销过万的网红商品竟通过专业刷单团队,营造出100%好评的消费幻觉。这些看似真实的用户评价,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
调查显示,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形成完整闭环:上游的"数据工场"批量注册虚拟账号,中游的写手团队根据商品特性定制200字带图好评,下游的商家则通过返现、赠品等手段诱导真实买家删除差评。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团队甚至开发出AI评价生成器,可自动产出不同风格的虚假评论。某电商平台下架的一款美容仪,其3000条好评中近八成被证实为刷单所得。
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操纵评价的行为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消费者协会提醒,辨别真假评价需注意三个细节:评价时间是否集中、用语是否模板化、差评内容是否被折叠。目前多家平台已升级算法识别系统,仅淘宝近期就清理了超过1.2亿条违规评价。
这场曝光给"好评崇拜"的网购文化敲响警钟。当五星评分沦为营销工具,消费者更应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毕竟,真实的使用体验,从来不需要完美无瑕的数字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