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跌幅继续扩大,楼市托不起来?内行:所有原因都指向2个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奔尔爱旅行 时间:2025-07-07 15:30:15

自202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却收效甚微。这与以往楼市利好消息即刻引发房价反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核心在于购房者心态的转变——理性。

具体而言,2022年起,为刺激楼市,政府在多数二三线城市放松了限购限售政策,银行将房贷利率下调至4%以下,首付比例降至2成,并上调了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然而,这些措施并未扭转市场颓势。1-2月份的数据显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至15133万平方米,销售额同比下降0.1%至1544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至13669亿元。即使在疫情管控放开后,积压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也未能显著提振市场。3月份百城房价数据显示,66城二手住宅均价下跌,较上月增加6个城市,专家预测未来下跌城市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这种局面与以往楼市“闻风而动”的景象大相径庭。过去,只要出现利好消息,房价便迅速反弹。而如今,即使政策利好频出,市场依然低迷。这正是因为购房者日益理性,不再盲目追涨。

首先,疫情的冲击消磨了楼市的赚钱效应。过去,“房价只涨不跌”的观念深入人心,购房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如今,楼市投资风险日益显现,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范围的政策也即将落地,导致炒房者纷纷选择套现离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萎缩,直接导致市场支撑不足。

其次,收入预期降低影响了刚需购房者的决策。过去,乐观的情绪和“全民炒房”的氛围,驱使许多人即使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也要购房。而疫情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让更多人对未来收入预期持谨慎态度,从而理性评估购房风险,避免因失业或收入减少而无力偿还巨额贷款。

最后,购房者对市场的认知更加成熟。疫情期间,楼市风险暴露无遗,购房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是开始关注市场趋势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更加谨慎地权衡利弊,选择在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后再入市。

总而言之,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并非政策失灵,而是购房者心态的理性转变所致。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下跌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大。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泡沫,回归理性,最终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