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手握60万现金,到底“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近乎明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朝夕说历史 时间:2025-07-08 14:30:27

王健林曾言,任何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兴盛不会超过50年,而中国房地产已高速发展30余年。此言一出,如同一声警钟,敲响了国内楼市由盛转衰的预兆。面对如今楼市降温的现实,手握60万现金,是选择抄底买房,还是稳妥存银行?让我们先从当前楼市现状入手,深入分析。

全国百城房价数据显示,6月新建住宅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仅37个,而下跌城市却高达45个;二手房市场更是惨淡,仅8个城市房价上涨,91个城市下跌。与此同时,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激增至199万套,较年初增长25%,上海、武汉、西安增速尤为惊人,分别达到82%、72%和40%,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愈发明显。

面对楼市低迷,各地救市政策频出。2023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出台楼市调控政策300多次,20多个城市取消限购或限售;银行房贷利率也已降至4%以下,甚至郑州、南京等城市还允许使用公积金支付首付,利好政策可谓暖风频吹。然而,这些政策能否扭转楼市颓势,仍有待观察。

然而,政策的利好并未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我们认为,60万现金更适合存入银行,静待房价进一步下跌后再做购置打算。这基于以下三大趋势判断:

第一,刚需萎缩: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购房需求几乎为零;年轻一代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购房意愿普遍降低;许多城市居民已拥有多套房产,未来年轻人可继承父辈房产,进一步压缩了刚需市场。

第二,投资价值下降:房价持续下跌,新房销售低迷,二手房挂牌量暴增,楼市赚钱效应已大幅减弱。炒房者作为市场风向标,买涨不买跌的特性决定了房价下跌将导致他们大量撤离,加剧房价下行压力。

第三,改善型需求减少:经历疫情冲击后,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趋于理性,盲目跟风购房的现象减少。改善型购房需求的萎缩将进一步加剧商品房供大于求的局面。

综上所述,当前楼市面临着刚需减少、投资价值下降、改善型需求萎缩三重压力,房价下跌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对于手握60万现金的购房者而言,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入市,无疑是更为稳妥的选择,降低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 即使未来房价出现反弹,也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减轻资金压力,规避高位接盘的风险。 毕竟,在楼市寒冬,谨慎才是明智之举。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