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前段时间,各大车企纷纷晒出5月份的“成绩单”后,一家低调车企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10万辆!
就在今年5月,该车企汽车出口突破10万辆大关,达到100658辆,高居国内汽车厂商出口量排行榜榜首位置。
有数据统计,2021年到2024年,该车企的年度销量规模,从96万辆暴涨至260万辆,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中国第二大车企。
就是这么一家低调的车企,不声不响地成为国内出口第一,销量第二的车企。
并且,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在2023年突破3000亿元,在2024年更是攀升至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实现超1500亿的大跨越,一举跻身世界500强行列。
可以说,继比亚迪之后,中国又一个汽车巨头诞生。
但殊不知,在7、8年前,该企业还在经历着自己的至暗时刻,不仅连续多年收入下滑,还一度出现亏损。
从曾经的连年下滑,利润亏损到年入4800亿,短短7、8年时间,这家企业凭什么?
也就在前段时间,在正和岛2025案例共学年会上,该企业幕后的经营赋能顾问——哲贤咨询公司创始人李哲贤深度解密了它的增长奇迹,与此同时,这场演讲也拨开了企业逆势增长的迷雾。
“悬崖”边上开新局
时间回到2017年,该车企迎来了一个巨大挑战:
彼时,公司已跌出中国汽车前十的位置,连续五年收入下滑,市场增长乏力,大量的终端渠道不赚钱,一些大的经销商老板甚至要求退网,并且企业自身也陷入亏损。
在外界很多人看来,该企业已经来到了一个退无可退的境地,在悬崖边上起舞。
而在该企业内部,也形成了一股想要进行变革的风气,在拜访考察哲贤咨询团队后,企业决定选择与哲贤咨询携手,来一场由内向外的组织基因变革重塑。
那么,哲贤是如何帮助他们开新局的?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李哲贤博士为该车企开出了“利润中心·增长系统“这一药方。
这里要再提一下哲贤的“利润中心·增长系统”方法论。”利润中心·增长系统”的理论融入了“福特、丰田、京瓷、PDCA循环”等多种管理智慧(详细阐述见《)。
在“利润中心·增长系统”理论下,李博士团队对该车企来了一次全面的诊断,并指出他们在当时出现困境的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企业自身思维方式的错位,这又体现在两方面:
1.战略(技术主义)与市场、用户脱节
看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在2017年时,该车企内部的战略为技术领先,即公司的汽车发动机要做到国内最好,在很多技术领域也要做到行业前列,该车企也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却忽略很重要的一点,即这些方面,市场或者说小白用户是很难真正感知到,用户对汽车的喜好第一直观因素便是车的外形。
而在当时,李哲贤就在该车企内部经管会上指出,他们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的汽车产品是中国汽车设计中审美最不足的品牌之一。大多数人选购的原因从来不是因为它的外观,而是其既能拉人,又能拉货,且价格便宜,而这使得该车企大量投入研发的同时,却没有真正享受到技术带来的溢价。
“结果不好反过来看行为,行为不好反过来看看法。一个事情最后的结果不好要么事没做对,人没选对,但如果人也对,事选的也对,最后的结果不对,那就说明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李哲贤总结道,“汽车工业的竞争终局是在总成本领先和总市场领先的叠加,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领先。”
2.将经营下滑单纯归咎于外部环境的“恶性竞争”
同理,企业在当时还将收入下滑总结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恶性竞争,无序降价。
但在李哲贤看来,他们的表面问题是环境问题,但实际是竞争力问题,表面上看是缺收入、缺利润,但实际是缺思维方式,缺利润思维。
“在当下,很多人会认为,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但问题是你我能改变他人、改变环境吗?”
而当一个人无法改变他人、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只有一个人可以改变,那就是自己。所以,企业也需要转变思维,即思考问题必须从自身开始。
年入4800亿的增长秘籍:“一二三四五”
意识到了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哲贤围绕该车企制定了一个“一二三四五”规划。
1.一个经营模型
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当中,最终是在战略层面实现战略目标,在财务层面实现收入,在客户层面,围绕客户的需求和用户场景来展开相应的经营活动,并在内部有相匹配的团队。
但很多企业内部的组织跟运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很多企业缺乏一个经营模型,在中间没有一套体系。
举个例子,海尔叫人单合一,三只松鼠叫自主经营体,华为有铁三角经营模型。
尽管称呼不一样,但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套企业的经营体系。
2.两个共识
第一个共识,企业应与员工建立利益共同体与目标共同体。员工上班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开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赚钱,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加目标共同体。
第二个共识,从一人经营变为全员经营,管理者不再是独舞,全体员工都是经营主角。
3.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又分别为李哲贤围绕企业制定的五个原则、五个彻底以及五个全面。
1.五个原则:第一,经营的战场在一线。“企业的智慧、创造力都来自一线,且企业最大的经营成本、浪费、消息以及质量也都来自一线,所以一线最重要”;第二,每个人都要成为经营者;第三,同时实现销售;第四,要基于数据开展经营;第五,将淡季当成旺季来做,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2.五个彻底:市场上彻底的订单主义;分配上彻底的利润主义;目标上彻底的成果主义;人才上彻底的能上能下主义;用人上彻底的赛马主义。
3.五个全面:全员面对市场;全员面对客户;全员面对利润;全员面对结果;全员面对经营。
在李哲贤看来,一个企业真正能感受到压力的人是老板,员工是感受不到市场压力的,员工的压力来自于收入的压力,但是老板可以通过绩效等分配工具来引导员工,引导人性。
4.四大思维
而在三大主义的基础上,企业及企业的所有人还要长期培养训练四种思维能力,分别为市场思维、客户思维、利润思维以及结果思维。
5.五大核心抓手
当模型建立,共识达成,三大主义贯彻以及四种思维能力形成,那么就需要落实到更具体的层面中去,为此,李博士团队围绕该企业的具体情况,重构了五大核心抓手。
第一,重构战略抓手。
前面讲到,该车企过去的战略叫技术领先,但在这一战略下,公司连续多年下滑,且每年下滑10~30%。而在与哲贤达成合作后,李博士团队为企业制定了总成本领先加总市场领先战略,而是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年复合增长达到30%以上。
在李哲贤看来,一个企业需要明确三件事——挑战上限;守住底线;把握关键:
什么是挑战上限?一口气要定好未来三到五年的目标,最好是年复合增长点,而不是每年都定,这叫挑战上限。
至于守住底线,需要做好两件事,每月必须实现盈利,以及每月企业的现金流必须回正。一家企业的衰败就是从亏损和现金流减少开始,且很难找到原因从哪开始亏损的、现金流又是什么时候减少的。
把握关键则在于,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护城河是靠什么构建起来的,是依靠总成本领先、总战略领先,还是总市场领先、总技术领先,亦或是总效率领先。
每个企业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行业的逻辑,梳理行业的商业模式是OEM,还是ODM,或者是OPM等等,再去匹配合适的路径,比如是靠兼并整合打败对手,还是进一步发挥比较竞争优势,需要搞清楚自身的领先之处,不能什么都做。
第二,重构组织。
什么叫重构组织?重构组织结构就是从一人负责,变成多人(全员)负责。过去公司是直线职能制,在这个结构当中,一堆的管理者,但最后有多少人对利润、对结果负责,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老板。后面公司内部调整为产品线组织结构,在这个结构当中,每个部门都面向市场、面向客户。
过去流程上面以权力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领导有开不完的会,但组织结构变了后,员工们开始聚焦市场、聚焦产品、聚焦客户、聚焦利润。
第三,重构预算。
李哲贤博士举了个例子,很多企业的三个数据,财务数据以月为单位,管理数据以周为单位,经营数据以天为单位。
而重构预算则是必须以天为单位来统计,每人、每天、每个岗位进行分析改善。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财务数据以周为单位更快更好,还是以天为单位更快更好?肯定是以天为单位,大多数人应该都清楚这一点。所以从预算到核算,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再到经营会计,要把三级会计体系建立起来,快速响应市场。
第四,重构绩效。
中国的企业普遍有个特点,喜欢采用KPI,但KPI其实是一种很落后的结构,在经济上行过程中有点作用,但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KPI是企业发展巨大的阻碍。
为什么这么讲?
企业有两条线,一条是管理要求线,很多老板的感受是提完管理要求后,很多干部员工干不好,执行不到位,最后没有结果,最后老板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人才。不然为什么自己提了要求,大家都干不好?
但原因其实很简单,人的大脑有利益机制,什么是利益机制,即人都会做选择,而这跟另一条考核线有关。
对于干部或员工来说,管理要求线和考核线会优先做哪一个?肯定是考核线,而不是管理要求线,考核线会被不断地检查,那么干部和员工就不会做你要求的,而是会做你检查的。
不同的企业,乃至同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也要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不能用同一套考核方法,这是错误的。
中台部门你用KPI考核,但你用KPI考啥,中台部门根本考核不到,中台部门就要用动态绩效,用OKR。
KPI这种结构是重目标、重绩效,轻过程、轻运营、轻赋能;但OKR是重过程、重运营、重赋能、重共创、重计划、重结果。
该车企的一个很重要变革,就是销售体系从KPI考核全方位转向叫动态绩效,从而全面激活团队。动态绩效的特点是,问题在哪里绩效在哪里,目标在哪里绩效在哪里,利润在哪里绩效在哪里。
第五,重构运营。
什么叫重构运营为抓手,李哲贤举了个例子:
一个企业老板觉得累,会累在什么地方?老板主要累就是处理问题,一个优秀的老板是能够每天想如何偷懒的老板,当老板尽量不做事,就会开始思考体系、思考系统了。
为此,李哲贤帮助公司重构了五级运营体系,比如一级是员工,以天为单位,85%的问题需在员工处得到解决,二级是部门,以天和周为单位,10%的问题在部门解决,三级是计划运营部,以天和周为单位解决……通过这套运营体系,最大程度地释放公司的效能。
总体来说,通过“一二三四五”这一套组合拳,该车企打通了从高管到基层的信息和利益链条,把整个队伍重新凝成一股绳,过去公司面临的诸多痛点也都一一解决,而这也正是”利润中心增长系统”的魅力所在。
结语
从数百亿跃升至4800亿元,该企业的案例充分说明:
即便是经济大势放缓,即便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只要找对方法积极求变,中国产业、中国企业仍能创造出惊人的增长奇迹。
于企业而言,从战略制定到最后的落地,培养起自己的“利润增长系统”思维,从全局出发,系统化解决问题,将是一生的必修课。
正如著名演讲家、心灵作家诺曼·皮尔所说:“改变你的思维,就能改变你的世界”。
如果靠你自己无法改变,那么就找到那个已经拥有了这种思维的人,和他一起改变你的世界。
最后,期待未来中国能够出现更多能够走向全球的汽车品牌,也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们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砥砺前行,迈向伟大。
排版| 小元| 微澜主编|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