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薛鹤翔:停止内卷,限产助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时间:2025-07-09 18:28:56

薛鹤翔吴广奇(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报告正文

从国内宏观看,首先,流动性宽松与风险偏好回升,SHIBOR利率持续下行(3个月期预期1.65%),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叠加存款利率上调吸引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金融业景气指数全面回升(银行/保险/投行预期上调),政策催生“慢牛”基础。其次,产业政策驱动结构性机会科创引领,中美科技博弈倒逼自主创新,科创板指数预期显著上调;消费复苏:服务消费(养老、医疗、数字消费)占比提升至43.4%,金融支持政策精准滴灌相关产业链;地产边际改善:一线城市新房止跌,REITs盘活存量资产,地产链估值修复可期(家电、建材)。最后,估值与全球配置吸引力。股指相较商品期货的贴水结构更具安全边际;跨境资本流向非美市场,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资金或回流新兴市场。

当前宏观核心矛盾是“弱需求+强政策”的组合,权益资产在政策传导链条中更靠近终端(流动性→估值→盈利预期),而商品则受限于实体供需的滞后性。下半年权益市场将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科创消费转型+全球资金再配置”三重驱动,商品市场则受制于“地产拖累未消+产能出清缓慢+外部需求转弱”的三重压制。未来权益市场有望好于商品期货市场。

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是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后最高级别定调。政策目标直指光伏、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通过行业自律(如限产)和行政引导(淘汰标准)优化供给结构。反内卷政策短期重塑商品估值,多晶硅、玻璃等品种弹性显著;但产能出清需时间验证,且需求疲软制约反转空间。投资者需区分“政策题材炒作”与“实质供需改善”,重点关注光伏限产执行率、钢铁出口政策及地产回暖信号。短期注意多晶硅、玻璃等品种短期做多机会。

近期贵金属与铜期货均呈现强势上行态势,但驱动逻辑与未来潜力存在显著差异。铜价短期受益于挤仓行情和供给刚性,但“淡季需求疲软+关税风险”将限制其高度;贵金属则在“降息周期+滞胀风险+美元信用重塑”三重驱动下,具备更持续的上涨动能与更大潜在涨幅。

集运方面,2025年下半年全球集装箱船预计交付170万TEU(全年284万TEU),较上半年增长45%,运力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速。叠加美线运力外溢(上半年超10万TEU转移至欧线),欧线有效运力过剩矛盾突出。弱现实(货量不足+挺价松动)与弱预期(关税升级+运力过剩)共振,集运指数期货短期反弹空间有限,三季度或呈冲高回落形态。重点关注7月9日欧美关税谈判结果、船司7月下旬实际订舱量及红海局势突变风险。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未来权益市场好于商品期货市场,看多方面,反内卷品种(多晶硅、玻璃)、贵金属、铜等品种值得关注;中短期看空集运指数期货。

风险提示:宏观基本面不及预期导致股指较弱,反内卷品种(多晶硅、玻璃)价格弹性较小,铜、黄金由于需求疲软走弱,集运旺季需求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