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疯狂开店却越赚越少,全球最大酒店巨头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金融八卦女 时间:2025-07-09 18:31:41



店越开越多,为啥业绩反而不行了?锦江酒店的经营困境,其实是国内酒店市场“内卷”的一个切面。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 ··

A+H股上市热潮下,越来越多的消费企业开始谋求港股二次上市,就连酒店巨头也入局了。

近日,锦江酒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东方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作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锦江酒店为何谋求二次上市?

去年以来,尽管锦江酒店通过持续扩张保持了规模优势,但业绩却不增反减,面临着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

如今站在港交所的大门前,锦江酒店作为酒店业巨头,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将庞大的酒店网络转化为持续的利润引擎?如何让连年亏损的海外资产实现价值重生?

1.

/ 疯狂开店却越赚越少,

酒店巨头发力下沉市场?/

提到锦江酒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锦江之星”,但事实上,这个集团的规模远不止于此。

作为中国酒店行业的领头羊,锦江酒店早在1994年就已经登陆B股市场,1996年又成功在A股上市,是中国最早上市的一家酒店集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锦江酒店更是从一家本土酒店企业成长为真正的全球酒店业巨头,旗下拥有多个酒店品牌,从经济实惠的“锦江之星”“7天酒店”,到中高端的“维也纳”“麗枫”等品牌,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核心地段。



截至2024年末,锦江酒店的全球酒店版图已覆盖13416家开业酒店,目前是全球第一;客房超129万间,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中国大陆境外55个国家地区开设有1165家酒店,会员近2亿;旗下有9个品牌开业超500家,其中4个超千家规模。

但锦江酒店并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仅去年一年,就新开了1515家酒店。

这一扩张态势也延续到了今年,截至一季度末,新开业酒店97家;截至一季度末,已开业的酒店合计达到13513家,已开业的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308751间。

与不断增长的规模相比,从去年开始,锦江酒店却陷入了“赚钱”的困境。

数据显示,2024年锦江酒店营收为140.63亿元,同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9.11亿元,下滑9.06%;扣非净利润仅5.39亿元,暴跌30.32%。



营收下滑的趋势还在持续。2025年第一季度,锦江酒店营收约29.42亿元,同比减少8.25%;归母净利润约3601.21万元,同比减少81.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2661.45万元,同比减少57.29%,各项财务数据不升反降。

店越开越多,为啥业绩反而不行了?锦江酒店的经营困境,其实是国内酒店市场“内卷”的一个切面。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酒店总量突破37万家,规模酒店总量净增长近3万家。

市场需求没怎么变,但供给却大大增加,直接导致了酒店市场供过于求,各家酒店为了保障市场占有率,陷入了一边跑马圈地继续开店,一边价格战的负向循环。

就拿锦江酒店来说,去年三大核心指标全部下滑:RevPAR(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为157.47元,同比下滑5.78%;ADR(平均每天房价)为240.67元,同比减少11.19元;OCC(入住率)为65.43%,上年同期为66.36%。



尽管如此,为了维持住自己行业老大的位置,锦江酒店还准备继续开店,预计今年将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

随着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核心地段的酒店数量趋于饱和,锦江酒店还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在上个月底的业绩会上,锦江酒店董事、首席执行官毛啸透露:

“总的来说对于低线城市,公司在锦江中国区空白城市以及薄弱区会加强,非空白城市或薄弱区域主要是进行品牌差异化布局。”

2.

/ 奥运会没拯救的“出海”业绩,

靠港股IPO再添一把火?/

在向下沉市场发力的同时,锦江酒店将目光投向了出海市场。

虽然这两年“出海”是最火热的风口之一,但其实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这早已不是一个新业务,早在2015年,锦江酒店就通过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进入了欧洲市场。

数据显示,在2024年超过140亿元的营收中,锦江酒店的海外酒店业务收入42.56亿元,占比30.8%。此外,相比于国内36.9%的毛利率,海外酒店业务的毛利率为41.9%,表现出了更强的盈利能力。



乍一看出海业务好像还挺赚钱,但事实上“亏损”才是常态。其中,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的净亏损5689万欧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339万欧元。

就拿卢浮集团来说,去年因为巴黎奥运会一度被寄予“翻盘”厚望,结果全年营收5.56亿欧元,净亏损1079万欧元,翻身仗没打成功,反而让业绩雪上加霜。

为了降低损失,锦江酒店表示,卢浮集团将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债务重组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及财务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锦江集团的海外酒店业务以高直营占比为主,有272家直营店,由于欧洲能源与人力成本飙升,成本压力还在持续飙升。

此外,锦江酒店的并购积累商誉116亿元,占净资产73.56%,若海外资产持续亏损恐引发减值风险。

尽管海外酒店业务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但锦江酒店的出海野心还在继续膨胀。

去年12月12日,锦江酒店(中国区)还是宣布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携手推进锦江都城、锦江之星等五个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此外,锦江酒店未来将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6个国家开发项目。

如今,市场对于锦江酒店的扩张模式也存在诸多疑虑,有分析称:

“这种输血式的助力,显然还是难以长期助力,而登陆港股则是为海外市场形成助力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根据锦江酒店的招股书,其募资用途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加强及拓展海外业务、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等。

海外市场确实存在巨大的潜力,但跨国经营的本土化挑战、管理成本高企及地缘政治风险,都可能让规模优势难以直接转化为盈利。

对于锦江酒店而言,登陆港股或许能缓解一时的资金压力,但长期来看,这家酒店巨头仍需证明其海外战略不仅仅是“输血”,而是能真正实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