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到今天,K1373列车的车窗,大概是修好了。但估计谁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竟然又在舆论场上砸出了一个黑洞,而且大概是修不好了。
咱真是,能为任何事,吵起来。
其实事件本身很简单:7月2号,K1373列车因为脱线,停了大概3个小时。这是大热的天,车供不上电,什么制冷设备都没有,车厢又是密闭的,那里面的空气可想而知——相信在那一刻,车里的乘客们应该是理解了罐头里的沙丁鱼的感受。
那怎么办呢,有个小伙子受不了了,就拿安全锤把车窗给砸了,让车厢通风。后来有关部门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可是网友们过不去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群人如丧考妣般地跑到有关部门那里哭诉:他这是破坏公物啊!你们应该抓他啊!怎么能只是批评教育了事呢?
他们吹着空调,吃着冷饮,敲着键盘:闷3个小时怎么了?那谁谁谁当年闷了3天呢!全车这么多人,就你闷,别人怎么不闷?对这种事,老祖宗早有明训,“心静自然凉”,你自己心不静,怎么能怨没空调?
更绝的是这种:以前火车里压根就没空调,甚至没风扇,那时候,老一辈是怎么过来的?就你们年轻人娇气?
大哥,有没有一种可能,以前火车是没空调,但以前火车的车窗是能打开的。
现在车窗造成封闭式,他们表示,这是为了安全,可以理解;但现在车厢里装空调,他们表示,这没关系,以前没空调也照样过。
以前没空调确实照样过,以前没火车不也照样过吗。您骑马出门就得了呗。
这些人的存在,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人类的悲喜它永远也不会相通。
他们竟然都不想想,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都有可能成为那列火车上的一员。他们竟然连这么一件简单的事,都要无限地上纲上线,上升到“公与私”甚至“善与恶”的高度,仿佛此例一开天下铁路将再无宁日,人人只顾自己社会秩序将走向崩溃。
可是反过来想想,他们说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毕竟这个新闻一出来,另一些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称这位砸车窗的小伙子是“英雄”,他的行为是拯救全车人的“义举”。他们甚至气势汹汹地质问有关部门:你们怎么能对这位英雄批评教育呢?
我的老天爷,不批评教育还能怎么,送锦旗吗?
要知道,如果这一次的砸车窗,被表扬甚至被鼓励,那么下一次,有人可能停车2小时就砸窗了,再下次可能停车1小时就有人砸……直到最后,总有一天,可能列车临时停车5分钟,就有人“担心长时间停留太过闷热”而砸窗。
那还有没有王法了?
所以,这个事情,可以不罚这个小伙,但也不能表扬他。只能是批评教育。
可不要小看这个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中庸的处事方式:
小事一桩,可以理解,下不为例。
你看,只有12个字,就能把这事说明白,还不够一条弹幕的长度。然而,这种本应成为主流态度的中庸态度,在公众思维日益极化的当下,反而成了最小众的态度。
于是,为了这么一件小事,我们竟也能吵成这样。
这说明什么?说明脱线的不只是火车,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