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网商银行,理想与现实的10年博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蓝鲸新闻 时间:2025-07-10 02:00:18

出品丨鳌头财经 张飞涛

6月25日,在网商银行成立10周年之际,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在媒体分享会上首度披露该行AI银行战略:成为千万小微商家的“CFO(首席财务官)”。

10年前,蚂蚁集团发起设立网商银行。马云豪气十足,“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10年后,理想与现实的博弈,可能没有达到预期。2024年,网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31.66亿元,同比下降24.66%。这是网商银行年度归母净利润首度下降。

2024年底,网商银行不良率高达2.30%,连续3年快速攀升,远高于19家民营银行1.66%的平均水平,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作为中国第一批民营银行,背靠蚂蚁集团,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差距越来越大。

发力AI银行,网商银行能破局吗?

与“老大”的差距拉大

要超越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2015年,蚂蚁集团发起设立网商银行,股东还包括上海复星、万向集团、宁波金润、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等知名企业。网商银行是一家以互联网为平台面向小微企业和网络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商业银行。

微众银行由腾讯发起,于2014年12月16日登记成立,股东包括百业源、立业集团等。微众银行是全国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

一家背靠腾讯,一家背靠蚂蚁集团,起步之时,两家银行背靠“金主爸爸”,实力不分伯仲。

2016年底,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615.22亿元、519.95亿元,网商银行的总资产比微众银行的高出近百亿元。2020年底,网商银行总资产3112.56亿元,微众银行的总资产为3464.30亿元,微众银行的资产规模反超了网商银行,二者的差距为351.74亿元。到了2024年底,微众银行的总资产达6517.76亿,4年增加约3053亿元。网商银行的总资产为4710.35亿元,4年增加约1598亿元,与微众银行的差距扩大至1807.41亿元。

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资产规模,还有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2016年,网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7亿元、3.16亿元,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49亿元、4.01亿元,网商银行营收略高于微众银行,后者归母净利润略高于网商银行,二者差距不大。

接下来的发展速度,网商银行远远落后于微众银行。2020年,网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8亿元、12.86亿元;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81亿元、49.57亿元,营收比网商银行多出逾百亿,归母净利润为其3.85倍。2024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381.28亿元、109.0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同期,网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14亿元、31.66亿元。

对比发现,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差距越拉越大。

在贷款发放方面,截至2024年底,微众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359.76亿元,远高于网商银行的2984.54亿元。

微众银行民营银行“一哥”地位稳固,行业“老二”网商银行赶超“老大”的希望有些渺茫。

不良率2.3%连续攀升

眼看当行业“老大”无望的网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2016年至2024年,微众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不断增长,而网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在2024年出现大幅下降,其归母净利润为31.66亿元,同比下降24.66%。这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归母净利润下降。

网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何大幅下降?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信用资产大幅减值。

传统银行承受着净利差持续收窄的压力,而网商银行依托自身领先的技术、海量客户等优势,享受着较高的净利差。2024年,网商银行的净利差为3.45%,几乎是传统银行的2倍,同比上升0.28个百分点。

2024年,网商银行的投资净收益为6.41亿元,同比增长1502.50%。

与净利差及投资净收益大幅增长相对应的是,2024年,网商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达120.60亿元,较上年增加约20亿元。贷款及垫款规模比网商银行多1375.22亿元的微众银行,2024年的信用减值约为134亿元,较上年减少12.71亿元。

实际上,网商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逐年增加。2020年至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5.97亿元、67.66亿元、73.13亿元、100.37亿元。

网商银行积极处置不良资产。2023年,网商银行在银登网转让了61.4亿元的不良资产,成交价为5.89亿元。2024年,该行继续密集处置不良资产。4月,该行以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约3.6亿元的不良资产,6月,又转让了3.4亿元的不良资产权益,成交价格约3100万元。

相当于不到一折甩卖不良资产,足见网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决心,也从侧面说明该行资产质量恶化明显。

尽管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网商银行的不良率依然在快速攀升。2024年底,该行不良率达2.3%,2021年底至2023年底分别为1.53%、1.94%、2.28%。

2024年底,19家民营银行中,除了亿联银行因各种因素导致不良率急速飙升至2.77%外,网商银行的不良率高居第二。

备受关注的是,一方面,网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网商银行被指频频抽贷。在社交平台上,有用户称遭网商银行抽贷。

对此,一位金融业人士分析称,网商银行的风控采用大数据系统,对客户信贷额度实施动态管理,包括信贷额度、利率,一旦发现客户信用风险上升,随时可能“断贷”“抽贷”。

在该人士看来,相较传统金融机构,网商银行的风控体系更为先进。

不过,从经营者角度看,无论是“断贷”还是“抽贷”,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数字时代跨越AI时代的新博弈

过去10年,网商银行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博弈,是否达到了预期?

网商银行发起之时,马云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

历经长达10年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网商银行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均落后于微众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率大幅攀升。如果仅仅依据这些数据来判断,理想与现实仍然存在差距。

近年来,网商银行因违规频频被罚。

2020年1月23日,网商银行一日领两张罚单。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备付金管理规定,被罚没159.18万元;因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关联交易委员会审查、未经董事会审议,部分员工提供虚假资料、陈述等,会计运营管理违反基本内控规定,被罚款95万元。

2022年1月29日,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相关规定、账户管理相关规定等多项违规行为,网商银行被罚款2236.50万元,这一罚款金额,创造了民营银行最高罚款纪录。

2024年8月16日,网商银行再度被罚,罚款金额为735万元,主要违规行为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变更事项、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查审批持续开展、非洁净转让信贷资产,虚假出表等。

当然,作为全国第一家将云计算运用于核心系统的银行,第一家将人工智能全面运用于小微风控、第一家将卫星遥感运用于农村金融、第一家将图计算运用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网商银行对行业及社会的影响及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利用科技将信贷触角下沉至农村,传统金融机构拥抱新兴技术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过去10年,网商银行累计服务的小微用户数突破了6800万,相当于中国登记在册的小微经营者的三分之一。

AI时代悄然袭来,网商银行积极拥抱AI,从数字银行转身为AI银行。

近期,网商银行发布了AI战略,希望用AI一站式解决广大小微企业从信贷、理财到经营指导等多重复杂需求,让广大小微企业能获得此前只有大型企业才有可能获得的服务。而这,被视作网商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能力的延伸及升级。

马云曾经希望网商银行能够“挖水渠、铺水管”,给小微企业进行系统性“灌溉”,做到无微不至,与众不同。

网商银行向AI银行升级,在大数据风控系统之下,金融业出于自身风险考量,“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本性难改,网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理想,能彻底实现吗?

微众银行也在加速从数字银行加速迈向AI原生银行,AI时代,银行业将面临新的竞争。新的博弈开启,升级为AI银行,网商银行将如何破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