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什么是品牌控价?为什么控价?(方法指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电商控价小虎老师 时间:2025-07-10 19:00:55

您是否发现同一款商品在不同店铺价格差异巨大,甚至怀疑存在“内部窜货”或“专利侵权”?这种乱象背后,正是品牌控价缺失导致的市场失衡。今天我们拆解品牌控价的核心逻辑与实操方法,教您如何通过系统化手段维护价格秩序。

1. 查货源+内部处罚:从源头堵住窜货漏洞

品牌控价的第一步是建立“货源追踪体系”。生产环节中,品牌会在产品包装或内部添加特殊标识(如批次号、防伪码、区域代码),例如某家电品牌在说明书内页印有“仅限华东地区销售”的隐形水印。当低价商品出现时,品牌可通过扫描标识快速定位出货经销商。确认窜货后,内部处罚措施包括扣除保证金、暂停供货3个月、取消年度返利等。某运动品牌曾通过此方法,3个月内识别出12家跨区销售店铺,处罚后窜货率下降70%。

2. 知识产权专利投诉:用技术壁垒打击侵权

对于仿冒或盗用专利的商品,品牌可发起知识产权投诉。需提前准备专利证书(如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商品对比图及官方授权声明。例如,某家居品牌发现某店铺销售与其专利设计高度相似的椅子,立即提交专利证书和对比图至平台,平台审核后24小时内下架链接并扣分。若投诉被驳回,可补充“专利评价报告”增强说服力。某电子品牌通过此方式,半年内清理了200+条侵权链接,专利商品销售额提升35%。

3. 平台规则+品牌政策双轨并行

控价需结合平台规则与内部政策。例如,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设置“价格监控”,当商品售价低于品牌指导价时,系统自动发送警告并限制流量。同时,品牌可推出“价格保护政策”,承诺消费者“买贵必赔”,倒逼经销商遵守价格协议。某美妆品牌通过此组合拳,使核心单品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经销商合规率达95%。

从货源追踪到专利投诉,品牌控价本质是构建“技术+规则”的双重防线。当每一件商品都能追溯来源,每一次侵权都能快速响应,市场终将回归理性秩序。记住:控价不是限制竞争,而是用规则守护品牌价值与消费者信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