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的“绯闻买家”中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
7月10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星巴克中国业务的意向买家名单中出现了大钲资本——这是瑞幸咖啡目前最大股东,持有瑞幸31.3%的股份并拥有53.6%的投票权,也是瑞幸逆风翻盘问鼎中国最大咖啡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于今年4月正式出任瑞幸公司董事长职位。
上述消息尚未获得官方确认,但星巴克中国的股权出售确实吸引了大量潜在买家,如果大钲资本入股,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被进一步改写。
左宇摄
吸引近30家机构
去年11月,星巴克首次被传有出售中国业务股份可能。
这不意味着星巴克要放弃中国市场,公司强调,“正在评估把握未来增长机遇的最佳方式”,将继续专注于实现中国业务重振增长。
不过,星巴克不考虑将中国业务完全出售,而是将保留一定比例“具有实质意义的股权”。其表示,交易必须符合公司业务和合作伙伴利益,希望寻找价值观契合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提供高端咖啡体验。
有消息人士称,目前星巴克中国估值高达100亿美元,已吸引近30家私募股权机构。星巴克可能会保留中国业务30%股份,剩余股权由多位买家分持,每家持股不超过30%。
星巴克全球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在近期采访中称“的确获得很多投资者的兴趣”,市场看中星巴克的品牌价值,以及咖啡品类的增长潜力;将与潜在买家共同探讨如何将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从8000家增加到2万家。
可以看到,星巴克眼中的理想买家并非简单的金钱投资者,而是能提供资源支持和增长经验的合作伙伴。
目前市场曝出的星巴克中国意向买家都实力不菲。
除了大钲资本,竞购者还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KKR等知名机构;更早之前还有华润、美团等国内巨头。
近期有媒体报道,高瓴资本参与了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反向管理层路演。高瓴曾帮助皮爷咖啡(Peet’s coffee)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是茶饮巨头蜜雪冰城的投资方,其利用自身经验和资源,帮助蜜雪冰城完成数字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水芙蓉摄
市场竞争加剧
星巴克中国,为什么要“卖身”?
这里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近年中国咖啡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瑞幸、库迪为首的本土连锁咖啡品牌快速增长,门店遍布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两家公司的门店规模均已超越星巴克;中国消费者人均咖啡饮用量激增,但对平价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诸多茶饮品牌也推出了咖啡产品寻求增量。
面对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星巴克中国陷入了增长瓶颈。
2024财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营收29.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为近年首次负增长,且弱于其全球业绩增速。
面对压力,星巴克已经在多个方面作出调整,不仅推新品、搞联名的频次更高,还首次宣布降价。
今年6月,公司宣布加码非咖啡饮品业务,并下调部分饮品的官方价格,包括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王牌品类,消费者最低仅需23元就能买到一杯星巴克。
截至第二季度末,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7758家,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报告期内实现7.4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5%。经营数据方面,单季度同店可比成交量增长4%,但平均客单价下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