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球财说 宋涵
自带腾讯系基因的和泰人寿一举一动备受外界瞩目。但不论从其保费规模和净利水平来看与其他腾讯系险企差距似乎不小。
近日,腾讯旗下全资子公司英克必成拟减持和泰人寿1%股权,此举是为迎合和泰人寿发展还是抽身的信号,引发市场猜想。只因和泰人寿本身经营晦暗不明,陷业绩、股权、人事等多重困局。
1%股权撬动大股东之位
和泰人寿成立于2017年初,由中信国安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安)、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金世纪工程)、北京英克必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英克必成)等8家企业发起设立。
其中,中信国安、居然之家、金世纪工程三足鼎立,分别持有和泰人寿20%股权,并列第一大股东。英克必成来头不小,是腾讯全资子公司。2025年1季度末英克必成持有和泰人寿15%股份,位列公司第2大股东。
成立9年来,股权架构未变的和泰人寿正在上演一场1%小股权撬动大股东之位的大戏。近期,英克必成拟将持有的和泰人寿1%股权转让给大股东金世纪工程。若股权交易完成,金世纪工程将成为单一大股东,代表腾讯的英克必成股东之位则由第2退居第3。目前该笔股权转让尚待监管核准。
腾讯后退一小步的动作,引发外界猜测。未来腾讯在和泰人寿股权及经营问题上是否会继续退让?和泰人寿股权结构变化,会带来何种影响,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事实上,和泰人寿股权架构虽然保持不变,但问题颇为突出,多股东股权高比例质押。
例如,和泰人寿成立不久中信国安就爆发了债务危机。不得已通过质押股权方式改善现金流,并于2019年将中信国安所持和泰人寿20%股权全部质押。2023年,和泰人寿股东栾川县金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陷债务纠纷,曾将持有的14%股权打8折司法拍卖,最终因申请执行人及其他执行债权人撤回执行申请,不了了之。
截至2025年1季度末,和泰人寿的半成股东均存在股权质押现象,合计问题股权占和泰人寿总股权比例达4成。
股权质押一向被视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融资手段,但比例过高可能隐藏经营风险。尤其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是市场、监管关注重点。据监管规定,当保险机构大股东质押保险机构股权数量超过其所持股权数量的50%时,大股东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表决权。
照此推断,中信国安及其提名董事刘鑫已丧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表决权。刘鑫是和泰人寿成立后的首任董事长,在职近5年。2022年1季度,刘鑫提出辞去董事职务。同年7月洪宁接棒成为和泰人寿第二任董事长。但基于章程规定,在新的董事就任前,刘鑫按规定会继续履职。时至今日,刘鑫仍为和泰人寿董事。
业绩、薪资两极分化
当前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叠加寿险转型压力,对于成立8-9年的中生代险企七平八盈之路显得尤为不易。
和泰人寿自成立以来连亏7年净利亏损达11.60亿元,于2024年实现首度盈利,只是净利水平较低仅0.12亿元,这使得其未来盈利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仿佛为了印证这一猜想,2025年1季度和泰人寿在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成达6.45亿元情形下,净利仍亏损0.96亿元,较2024年同期0.4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在已披露业绩的74家寿险公司中,和泰人寿亏损额跻身前10之列。
净利亏损也直接导致和泰人寿盈利能力核心指标由正转负。2025年1季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8.68%和-0.67%。而2024年同期两项指标依次为12.17%和0.33%。
2025年1季度和泰人寿净利由盈转亏,主要缘于投资端薄弱。报告期,公司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不足1%,依次为0.65%和0.35%,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滑0.49个百分点和0.76个百分点。此外,2024全年和泰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5.37%,较人身险公司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7.45%,有很大差距。
别看和泰人寿2025年1季度保费收入大增超6成,但过往8年其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速绝对算不上出色。2017-2020年,公司保费增长较快,分别为1.53亿元、6.60亿元、10.61亿元、17.97亿元。近4年保费波动性增大,为11.22亿元、17.83亿元、23.25亿元、21.37亿元。
成立近9年,和泰人寿保费规模还在20亿元徘徊。很难不让人怀疑腾讯和中信国安是否看走了眼。
从险种结构来看,长期以来和泰人寿经营靠前的两大险种为普通寿险和分红险。2019-2020年,和泰人寿分红险曾一度跃升至第一大险种。就目前来说公司保费收入来源还是以普通寿险为主。以2024年为例普通寿险占总保费收入比例达64.06%,分红险占比仅25.27%。
近年来保险业利差损风险增大,长端利率下滑,总投资收益率下行压力下,保底收益+浮动收益的分红险再度回归,险企纷纷押注。2023年和泰人寿分红险保费有显著增长达121.79%,不过到2024年增速仅4.05%,落差极大。
分红险较普通寿险来说,存在更高的退保隐患。销售人员很可能会夸大收益,将不确定收益承诺为确定收益。消费者购买分红险要综合考虑险企自身投资能力,结合当时市场环境等要素,做好心理预期。
以和泰人寿来看,2024年其分红寿险退保金较2023年同比增长52.38%。同期,和泰人寿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首次告负,累计为-5.81亿元。2025年1季度公司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继续恶化,为-12.54亿元。
和泰人寿或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基本情景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LCR1)、压力情景下公司整体流动性覆盖率(LCR2)不低于100%, 压力情景下不考虑资产变现情况的流动性覆盖率(LCR3)不低于50%。
据此看,和泰人寿必测压力情景不考虑资产变现情况下未来3个月以及12个月流动性覆盖率(LCR3)分别为-164.94%和-2.78% ,似乎已不能满足监管要求。
2025年1季度,和泰人寿净现金流-3.22亿元。其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0.48亿元。
和泰人寿除了经营承压外,高管团队亟待补缺。
2024年,和泰人寿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邱欣欣,副总经理胡锋接连离职,让本就精简的团队更加稀疏。即便有国宝人寿原精算师崔传波,原泰康人寿财务部主管刘伟补缺,和泰人寿高管层仍严重短缺。总经理空缺约5年,副总1个也没有。
2020年10月,和泰人寿人保系老将李玉泉因个人原因卸任总经理一职,由彼时董事长刘鑫代行总经理职权。孰料5年间董事长都换了,总经理空悬至今。
目前和泰人寿高级管理人员仅4名。总精算师崔传波,审计责任人薛蔚,合规负责人郝鹏,财务负责人刘伟。
此外,和泰人寿还有董事6名,监事3名。公司董监高人数大致保持在13人。别看人员不多且核心高管缺失,但和泰人寿董监高成员薪酬貌似可不低。2022-2024年,最高薪酬分别为634万元、692万元、200万元以上。
即便在2023年公司巨亏态势下,最高薪酬仍有增无减,甚至与上市险企高管有的一拼。虽然2024年未明确列示,但与前两年相似的人员结构,薪资水平差距可能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