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搏一搏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以1021亿港元的IPO融资额夺得全球第一,狠狠把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摔在身后,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公司的眼光。
上市第一选择哪里去?港交所欢迎你!诸如此类的潜台词扎根在人们心里。
日前,就连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锦江酒店(全称: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也准备叩开港交所的大门。
若成功上市,其将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的酒店集团它到底是来通过募资大力开展业务?还是让投资者享受胜利的果实?
中国第一,全球第一
沾了历史悠久的光,一二线城市里,锦江酒店的身影占据城市非常核心的地段,比如上海南京东路上至少有三家酒店属于锦江酒店,锦江之星、锦江都城经典上海南京东路外滩酒店、锦江都城经典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饭店。
锦江品牌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的“锦江茶室”,距今已有90年历史。1951年,锦江饭店成立,而后接待过1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500多名国家元首及政府官员,见证了众多历史盛事,渐渐壮大成为一家大型集团。
锦江酒店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锦江酒店已开业的数量达1.3416万家、客房间数129.0988万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已经开业的酒店家数计算,锦江酒店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按已开业的客房间数计算,锦江酒店亦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酒店集团。
自2016年起,锦江酒店在中国酒店市场份额连续九年排名第一,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市场份额为13%。
在一众酒店界新秀还未大放异彩之时,锦江酒店已经构筑起了全球化、多元化、多价格带的品牌矩阵。
高端品牌领域,锦江酒店打造了地标性顶级奢华酒店品牌「J」,位于中国最高、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顶端,2024年日均房价超人民币5000元。
中高端品牌领域,维也纳国际将西方古典艺术美学融入空间,还有秉承少却更好理念的丽柏等。
中端品牌领域,丽怡致力于满足顾客多元需求,凯里亚德倡导“活在当下”态度。
经济型品牌领域,1996年诞生的锦江之星、7天、IU酒店、派酒店等,以高性价比著称。
招股书
锦江酒店在国际上的步子也迈得很大。其在法国有773家酒店,在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有128家酒店,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有270家酒店,共计1171家。
境内境外相比,尽管其海外酒店数量占比不足一成,但收入占比已超三成。2024年,锦江酒店营收140.6亿元,海外收入为42.6亿元,占比达到30.3%。海外毛利率也更好,2024年增长至45.2%。相比之下,境内业务毛利率为37.1%。
越开越多,越赚越少
虽说锦江酒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酒店,但近几年随着酒店行业连锁化的提升,以及中高端化的升级,对其也带来不小的冲击。
随着连锁化的提升,《2025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显示,前十家酒店集团的客房总数约440万间,占全部连锁酒店客房规模的62.25%。
《2025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
连锁化率的提升,对于散乱的小酒店形成碾压,但这些奋发图强的品牌对于老牌锦江酒店的威胁也日益增强。
比如,华住集团近年发展迅猛,客房数达108.8万间、门店数11147家,不断缩小与锦江的差距。首旅如家、东呈等集团也在发力,瓜分市场份额。众多连锁酒店品牌在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吸引特定客源,“偷掉”了锦江酒店的部分客户。
个性化的需求,让这些奋进的品牌,不断强化自己的独特性。亚朵酒店凭借独特的人文理念和优质服务,靠着枕头时不时出圈。华住旗下设计鲜明大胆的桔子酒店,以快乐美学吸引年轻消费者。
华住在会员体系管理上做的也比较前卫,通过不断拓展会员生态边界,如与滴滴出行推出联名会员,为会员提供打车快速应答、机场休息室等权益,提升了会员的全场景体验。
锦江酒店虽说有多个品牌,各个品牌也有其特点定位,但在品牌塑造和服务创新速度上,某些品牌没那么及时。与竞争对手相比,对年轻客群、高端商务客群等细分市场的吸引力不足。
去年一年,各大酒店集团加速扩张,门店数量增多,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却恰逢当年旅游消费市场回归理性的尴尬局面。
据招股书,仅去年一年,锦江酒店就新开了1515家酒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开业的酒店合计达到13513家。
规模的扩大,并未放大锦江酒店自身盈利的乘数效应。疯狂扩张背后更像是为抵御市场竞争的而做的一种无奈举措。
2024年锦江酒店营收140.63亿元,同比下降4%;归母净利润9.11亿元,下滑9.06%;扣非净利润仅5.39亿元,下滑30.32%。
招股书
整体大环境下,国内各大酒店集团平均房价(ADR)、入住率(OCC)、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等核心经营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锦江酒店也不例外。
2024年,其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平均房价从2023年的251.86元降至240.67元,入住率从66.36%降至65.43%。
境外业务方面,锦江酒店境外业务连续5年亏损。但对比之下,境外某些指标表现上并不算差。2024年,锦江酒店境外RevPar为41.68欧元,同比提升0.4%;而境内Revpar为157.5元,同比下滑5.8%。
因此,眼下相比,锦江酒店在提振国内业务上显得更为迫切。
国内下沉,国外整合
当一线城市地盘已经被酒店瓜分的很充分之后,下沉市场的经济型酒店成为竞争点。
锦江酒店也表示,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张门店数量,特别是在中端酒店数量相对较少的二三线城市,以扩大市场覆盖,保持和提高市场份额和领先地位。
对于常年亏损的海外资产,锦江酒店董事艾耕云透露,今年卢浮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继续处置亏损及低绩效酒店资产,资产处置后回笼的资金将用于卢浮优化资产布局,“并投入到能够有较高回报的重定位酒店项目”。据悉,卢浮计划对80家重定位酒店进行装修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法国。
中航证券研报分析称,尽管卢浮集团仍处亏损状态,但公司持续推进债务重组、组织架构优化,并加强“品牌+管理”输出能力。2024年境外酒店重心逐步向轻资产过渡。海外资产结构重整,盈利修复有望加速兑现。
早期锦江酒店走的是租赁物业模式的重资产之路,虽说当前锦江有意走加盟模式的走轻资产化道路,但与部分竞争对手相比,目前优势还未特别突出,后续可以进一步整合。
这次赴港上市,锦江酒店也希望把资金重点投向海外业务拓展、债务结构优化及营运补充。
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为81.08亿元,负债合计为297.34亿元。
就看这些招数打出来之后,锦江酒店是否会收获一个更好的明天了。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