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A股最牛汽车股当属赛力斯。
自2024年一季度扭亏为盈,成为继比亚迪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公司,赛力斯就一直在狂奔,销量、业绩在狂奔,二级市场股价更是在狂奔,背靠华为的超强力量正在让其成为一家“伟大的车企”。
不过,在公布了近期亮眼业绩之后,赛力斯突然大跌了,这是怎么回事?
净利润翻倍,半年爆赚30亿
昨天晚间,赛力斯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32亿、同比增长66.20%-96.98%,预计扣非净利润22.3亿-27.3亿、同比增长55.13%-89.92%。
(赛力斯公告截图)
这样的业绩表现,与当前赛力斯品牌的热度是相匹配的。
赛力斯在业绩预告中强调“公司坚持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坚定用户定义汽车的市场路线”,随着2025年二季度新品的上市,公司二季度的销量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盈利能力增强。
大家也都知道,今年3月之后,赛力斯先后发布了2025款问界M9、问界M8、问界M5 Ultra,其中2025年款问界M9在发布后12小时内预定就突破1.35万台,作为赛力斯高端车型的升级版,新款问界M9最低售价也在50万左右。
上半年,赛力斯累计销量超过19.86万辆,不过却同比下滑了15.7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7.21万辆、同比下滑14.35%,这里面,赛力斯汽车销量15.22万辆、同比下滑16.63%。
1-6月,赛力斯旗下问界M9累计销量6.25万辆、同比增长6.28%。
(赛力斯公告截图)
从赛力斯每月披露的销量数据看,上半年录得整体下滑主要是因为一季度下滑的太厉害了,核心赛力斯汽车销量1月同比下滑47.02%、2月同比下滑46.72%、3月同比下滑45.19%,进入二季度才开始恢复增长,但4月、6月都只是个位数的增长幅度。
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问题,上半年赛力斯整体销量同比下滑了15.77%,主力赛力斯汽车销量还下滑了16.63%,但却实现了净利润超66%的大幅增长,说明单车利润的提升幅度更大。
再次证明了,赛力斯选择“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定义汽车”的高溢价汽车路线的成功。
股价高位大跌,市场预期更高
不过,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似乎只看到了赛力斯上半年销量的下滑,没有看到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更没有看到高溢价汽车路线的成功。
今天,投资者一看到昨天晚上赛力斯发布的这份财报,直接用脚投票,股价在昨天收盘138.44元/股的高位,低开后盘中一度放量大跌超5%,收盘仍跌超4%,单日市值蒸发超105亿,最新市值2156亿。
要知道,当前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105亿的上市公司还不到1600家,剩余3400多家公司的市值都没有赛力斯今天蒸发的市值多。
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事实。
(赛力斯股价走势截图)
上半年,赛力斯销量下滑是事实,净利润大幅增长也是事实,但二级市场更看重预期。
年内赛力斯股价一直在去年底暴涨之后的平台上高位横向震荡,似乎已经预示市场对赛力斯的预期有所下降。
不过,即使市场对赛力斯的预期有所下降,但预期可能还是要远远高于赛力斯的实际表现。
近6个月内,有18家机构对赛力斯2025年业绩做出预测,机构预测赛力斯2025年的净利润将达到101.74亿。
可是,半年过去了,赛力斯给出的成绩单是半年净利润最高也才32亿,只有全年预期101.74亿的30%左右,下半年赛力斯能实现超70亿的净利润吗?
再往后看,机构还预测赛力斯2026年净利润129.6亿、2027年154.91亿,预期打这么高,这些机构是不是太乐观了。
(数据通达信)
市场预期赛力斯全年净利润101亿,半年至少也得差不多50亿才是保险的吧,但结果还差20亿,股价跌一跌或许才是正常的。
小米发力,问界承压?
疯狂的赛力斯为何在进入2025年之后突然放慢了脚步?根源恐怕还是来自竞争对手。
诚然,可以用每年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需求减弱,来解释赛力斯今年一季度销量的大幅遇冷以及二季度的逐步回暖,但却解释不通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的火爆,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销量同比暴涨了620.10%。
(赛力斯公告截图)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来看,小米进场“搅局”或许是一大原因。
自小米SU7、SU7 Ultra以及YU7 发布上市之后,有些汽车爱好者恐怕就陷入了小米SU7、问界M9到底选哪个的纠结之中,SU7双电机全轮驱动,最大马力达673PS,百公里加速只有需3.38秒,最大续航更是超过800公里,性能似乎要比问界M9更好一点,更重要的是SU7高配版只需30万左右,问界M9低配版落地也得近50万。
如果不看价格,问界与小米汽车的用户群体的重合度恐怕更高。
问界注重品牌、追求豪华、强调品质感,小米汽车注重个性化设计、追求性价比、强调科技感,这些东西不都是每一个爱车的人追求的东西吗?不过,当考虑价格因素的时候,显然小米汽车更有优势。
别的不说,就看今年6月份,小米汽车虽然销量只有2.5万辆,只比赛力斯4.36万销量的一半多一点,但是小米汽车同比增速高达92.3%,赛力斯汽车同比增长仅为1.8%。(数据来自中汽数研)
当前,虽然赛力斯在50万级别豪华阵营持续成功,但是它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什么腾势N9、昊铂HL、领克900、深蓝S09等六座大SUV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也抢了问界M9的市场。
战场之上没有常胜将军,这句话用到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江湖中恐怕也是合适的。
投资者在持续对赛力斯抱着高预期的同时,也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赛力斯想要继续成功恐怕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