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 AI,才配被称为「地球上最聪明」?Grok 4 的答案或许是,在敏感问题上,先查查老板说了什么。
据 The Verge 报道,Grok 4 在回答关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美国移民政策、堕胎等敏感问题时,会优先联网查找马斯克本人的公开表态作为参考依据。
这一行为是否出于系统设定,目前尚无定论。
大量 X 用户发布的实测结果也显示确实存在这一倾向,比如在数据科学家 Jeremy Howard 发布的一段视频中,Grok 在思维链中明确表示,正在考虑马斯克的观点。
而在 Grok 引用的 64 个参考来源中,有 54 个都与马斯克有关。
外媒 TechCrunch 的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当被问及关于美国堕胎法案和移民政策的立场时,Grok 不仅在思维链中明确写道「正在搜索马斯克的看法」,还直接引用了他在 X 上的相关发言。
向左更多内容
有开发者认为,这种行为未必是系统刻意设定的结果。程序员 Simon Willison 在 Grok 4 的系统提示词中发现了一些线索。
他指出,这可能只是模型在处理模糊问题时自动寻找「最安全答案」的一种副作用。他引用系统中的指令内容如下:
你是由 xAI 构建的 Grok 4。
……
如果用户提出需要通过网页或 X 搜索来回答的有争议问题,您应搜索涵盖所有相关方/利益相关者观点的信息来源。要默认认为媒体报道中的主观观点可能存在偏见。
在回应中,只要观点有充分依据,就不应回避提出政治上不正确的主张。
Simon 推测,Grok 之所以频繁引用马斯克的观点,可能是因为它意识到自己由马斯克创办的 xAI 所训练,因此在无法判断谁更权威时,会下意识地将老板立场作为默认参考。
而通过通过微调提问方式(如将「Who do you support」 改为「Who should one support」),Grok 将不再参考马斯克的立场,而是执行更标准的搜索流程,并输出更全面的中立回答。
因此, Simon 认为,Grok 倾向参考 Elon 马斯克的观点可能并非系统有意设定,而是模型在身份认知和推理过程中的意外副作用,即一种奇特的「AI 身份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 Grok 首次在敏感议题上「翻车」。上周,Grok 因为发表一系列出格的言论而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后调查发现,这次事故源于一次上游代码路径的更新,该路径意外激活了一段已弃用逻辑,使得 Grok 更易受到用户输入影响,尤其在处理带有情绪或极端倾向的文本时表现异常。
后续,xAI 团队紧急关闭了 Grok 在 X 上的回答功能、回滚问题代码、重写并在 GitHub 上公开系统提示词,同时引入更严格的端到端测试机制与预发布审查流程,以避免未来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尽管风波不断,马斯克对 Grok 的投入仍在持续加码。目前,Grok 已陆续接入特斯拉汽车系统。
与此同时,SpaceX 也被曝向 xAI 投资 20 亿美元,占据本轮 50 亿融资总额的近一半。这不仅是 SpaceX 首次出手投资 AI 公司,也是迄今最大的一笔对外注资。
附上参考地址:
2.https://techcrunch.com/2025/07/10/grok-4-seems-to-consult-elon-musk-to-answer-controversial-questions/
我们正在招募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