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正在重复光伏的老路。定增融资扩产或许是“虚”,需要补充流动资金降负债才是“实”。
所以,一向老实的上能电气决心死磕这笔再融资。2023年5月拟定增25.5亿元,到缩减至16.5亿元,上能电气的定增预案还在不断更新材料、更新对交易所的问询回复函。估计交易所对这笔再融资是有疑虑的:资本市场应该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应该成为行业进一步内卷的杠杆。
不久前,有一位董秘和赶碳号提到,今年上半年她参加几次交易所培训,会上所有监管员提到的负面案例,几乎都来自光伏行业。反内卷让光伏打响第一枪,看来是有原因的。
站在企业角度看恰恰相反。市场竞争激烈,谁在这时还能从股市、银行搞到钱,谁就会多几分生存与发展的底气,就能在这一轮内卷结束后率先出发。
上能电气主要产品
华为,就像逆变器的黄埔军校,开枝散叶,几乎覆盖了中国逆变器大半个行业,就像无锡尚德对于中国光伏主材行业的地位一样。
赶碳号今天关注的上能电气,和最近报道的思格新能源一样,同样与华为有着深厚渊源,只不过其历史更为久远。“上能”这个名字,其实和上海没一点关系,公司总部在无锡,也不是一家国有企业,而是妥妥的民企。就像同样在无锡的上机数控一样,既不是上海企业,也不是国企。
早在2001年,华为将承载通信电源业务的华为电气卖给了美国艾默生。艾默生将其与旗下能源系统业务等整合为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
2010年,上能电气实控人吴强等设立江苏日风,成为艾默生品牌光伏逆变器的销售代理商。2014年,随着华为等国内光伏逆变器企业崛起,艾默生决定退出中国境内光伏逆变器市场,上能电气通过上海日风收购了艾默生光伏逆变器业务相关资产,并吸纳了其核心研发、销售团队。上能电气实控人吴强、吴超父子并非华为系,但公司两位副总经理陈敢峰和李建飞均出自华为系,他们曾在华为电气工作,后进入艾默生网络能源,最终加入上能电气,为上能电气带来了相关技术和经验。
此后,上能电气依托这些资源,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快速发展。2024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出全球货量在标普榜单中位列全球第四,前三分别是阳光电源、华为和锦浪科技。
01上能电气,真的需要扩产能吗?
上能电气的这笔再融资已经搞了两年多了。在这两年里,光伏行业已经从高歌猛进的状态变成了反内卷,上能的融资团队仍在做最后的努力。
其实,上市公司所有再融资事项,交易所主要审核两个关键点:一是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再融资计划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新能源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客观说,上能电气之前在融资问题上是老实、本分的。公开资料显示,其于2022年3月30日IPO,募集3.97亿元;2022年6月10日发行可转债,融资4.2亿元。融资的频次虽然不算低,但是两笔融资合计才8.17亿元。
相比之下,一直被赶碳号列为负面典型的逆变器同行——禾迈股份,2021年上市,仅超募资金就达48.48亿元(拟募集资金5.58亿元,实际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55.78亿元)。这是包括禾迈自己在内,大多数逆变器上市企业奋斗二三十年都赚不到的一大笔钱。现在,禾迈拿十几个亿出来建总部大楼,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估计上能电气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凭什么?
于是,2023年5月,上能电气也启动再融资计划,拟融资25.5亿元。后面上能电气解释称,因为市场原因,公司调整了再融资项目的内容,将“年产10GW储能变流器、10GWh储能系统集成及20万台光储一体机建设项目” 改为“年产15GW储能变流器产业化建设项目” ,拟融资金额则下调至16.5亿元。
不过,了解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A股融资环境收紧,才是多数企业下调融资额度最重要的现实原因。
对此,交易所自然要问询,要求上能电气:“区分境内外市场,说明本次募投项目涉及各类产品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及特征、商业模式发展、同行业扩产及竞争格局、行业产品需求及未来发展情况等;区分产品类别,结合现有以及拟投入相关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在手订单、拟销售国家或地区需求情况等,说明本次募资扩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形,是否存在产能消化的风险。”
简要总结一句话:上能电气的募资额是不是有点多,不太合理?
上能电气解释:“光伏、储能行业经过前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在此背景下,发行人同行业公司均有较强意愿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行扩产。”
这也就是说,同行都在大规模地扩产。的确如此,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哪怕就是现在,也有光伏企业在边融资、边扩产。
反内卷进行时,万众一心控产能,但央企中节能就在“顶风作案”,旗下上市公司太阳能(000591)我行我素。就在两个月前,其临沂公司还在上马3GW的TOPCon。当然,这个话题赶碳号近期专门撰文。
说实话,上能电气融资额不算大,但是扩产的“量”真不算少。
公司的问询函回复显示:
(1)在大功率组串逆变器方面:去年产能为3.6GW,本次拟新增10GW;产能增长率为277.77%。去年,公司产能利用率227%,募投项目产能达产后,产能利用率为60%,一小半闲置。
(2)在分布式组逆变器方面,去年产能为1.50GW,本次拟新增15GW;产能增加10倍。去年公司产能利用率520%,若募投项目产能达产后,产能利用率为47.81%,一大半闲置。产能利用率下降90%。
(3) 储能变流器是2022年可转债募投项目,于2024年四季度释放产能。今年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为201.86;这些定增项目投产后,产能利用率将为34.46%。这将导致三分之二产能闲置。
大功率组串;2025年1-3月设计产能按照年度产能折算列示;单位:GW
分布式组串;2025年1-3月设计产能按照年度产能折算列示; 单位:GW
储能变流器;2025年1-3月设计产能按照年度产能折算列示; 单位:GW
综上,可以看出,上能电气定增募投项目建成后产能将增加数倍,公司产能利用率将在目前水平下降近九成。
是不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一次圈钱,上能电气的产能状况就由原来的紧巴巴一下子变成了非常富余。
讲真话,逆变器行业超产是普遍现象。上能电气也声明:这(超产)对安全、对用工、对环评均无影响,公司也没有因此受到处罚。
这次定增项目会不会在后续变更呢?
不好回答,那就参考一下过去吧:
(1)在没有发行前,已经变更了一次了:改项目、缩小融资额;
(2)2022年可转债募集的两个项目,从实施主体、实施地点、进度上全部变更了。
02领先印度市场,还是去美国抄同行的后路?
如果要在A股融资成功,企业就要证明自己的项目有前途,有必要性。
从财务上看,上能电气这两年发展迅猛,营收和毛利率都大幅增长,甚至还走出了与行业完全悖离的趋势。
因此,交易所要求上能电气:“结合光伏发电的行业周期、分业务板块对发行人收入和利润贡献度、毛利率波动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业绩存在较大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收入与利润变动趋势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
上能电气在回复中解释:一是因为产品结构变化,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式向组串式、多场景、多产品(储能)转型;二是因为光伏产品海外销售快速增加。
阳光电源是海外集中式逆变器的霸主,其主要市场在北美。但上能电气不同,其光伏逆变器外销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区域和中东非区域,特别是印度。印度,是竞争对手阳光电源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
光伏逆变器产品外销收入按照主要销售大区划分情况; 单位:万元
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上能电气首个海外光伏逆变器制造基地在印度班加罗尔投产,初期年产能为3GW。2021 年,为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需求,公司将印度工厂产能扩建至10GW。匪夷所思的是,上能电气与阳光电源在印度的产能如出一辙。
从上能电气的回复可以发现,印度市场极有特点:
(1)公司在印度设有生产基地,较早进入印度光伏市场,经过多年市场积累以及印度光伏产业对本地化要求的提高,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在印度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议价能力上升。
(2)2024全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和毛利率上升,主要原因系在印度等公司的传统外销市场上竞争力提升,在地化生产带来议价能力提高;以及高溢价的新兴市场开拓,与终端客户直接合作频次增加,促使销售规模增大,整体毛利率提升。
(3)相较于印度客户,中东非区域客户更侧重对产品品牌、质量、安全可靠性等综合评价,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中东非市场整体毛利率优于印度市场。
(4)AVAADA为印度领先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司,报告期前期与发行人开展业务合作,因在部分项目合作条款上未达成一致,同时随着印度光伏市场较快发展,市场上光伏电站业主增多,公司可选择的合作伙伴更加广泛,故2023年后未持续合作。
那么,印度市场究竟如何?就连保荐人和审计会计师回答起来也头疼。因为印度客户普遍存在境外函证未回函、回函不相符的情况。
报告期各期,印度客户未回函金额占保荐人全部未回函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6.06%、100.00%、87.88%和99.29%。
保荐人未回函客户涉及的国家、金额及占比单位:万元
或许,上能电气在印度生产的逆变器并不只是卖给印度,而是卖去了美国,抄了中国竞争对手的后路?这样,公司海外业务逆势增长的逻辑就能自圆其说了。
03逆变器,正在重蹈光伏的覆辙
赶碳号常说,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储能,浆料,支架,逆变器,卷到最后一可能没有一个完卵。
我们的储能巨头已经在中东厮杀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加入了阳光电源原本取得先发优势的中东市场;
我们的逆变器企业,产品界限正在模糊,就像光伏企业纷纷干一体化一样:什么集中式、组串式、微逆、工商储、户储,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必须要一鸡多吃!所以,我们看到特变电工这个干变压器的,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集中式干到了国内第二。这充分证明,变压器的客户是可以直接转化为集中式逆变器客户的。以后,特变电工、株洲所这种卷王,会不会卷到海外市场去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也看到,在海外我们干掉SMA、SolarEdge、Enphase之后,开始自我内卷。在欧洲,新势力思格新能源正在抢夺华为的市场,而禾迈、昱能之间的厮杀惨烈,在亚非拉市场,很多储能逆变器企业正在学习德业股份,用最差的配置实现最低的价格……
我们最为拿手的打法,没有别的,就是——价格战!
所以,上能电气非常需要这笔定增的最主要原因,估计并不是产能不够,最主要原因还是公司负债率高企。去年,公司资产负债率73.25%,今年一季度为72.93%。拉通来看,上能电气或许是逆变器板块负债率最高的企业了。通过稀释一部分股权融资,比增加银行贷款、有息负债要好得多。资本市场的钱,非但没有利息,而且连本金也不用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