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东盛金材:专利发明人履历或与技术背景“错配” 项目研发模式信披现疑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金证研 时间:2025-07-24 00:14:42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亦戈DL/作者 廉贞 映蔚/风控

在资本市场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背景下,截至2025年4月,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九成。同样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哈尔滨东盛金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盛金材”),也踏上了申报北交所上市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同一份招股书中,东盛金材称其一项研发项目系与高校联合研发,而后又称该项目系自主研发,信息披露现疑云。此外,东盛金材近四年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截至2024年末发明专利数或行业“垫底”。而董秘或无专业技术背景,却为东盛金材“贡献”发明专利。另一方面,东盛金材近四年铝基中间合金产能利用率未饱和,其募资扩产合理性或值得关注。

一、董秘或无技术背景却“贡献”发明专利,项目研发模式现“两个版本”

莫看江面平如镜。2021-2024年,东盛金材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截至2024年年末,东盛金材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或行业“垫底”。

1.1 近四年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截至2024年末发明专利数或行业“垫底”

据东盛金材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报,2021-2024年,东盛金材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7%、1.27%、1.66%、1.41%。

此外,东盛金材选择的同行业可比企业包括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际新材”)、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新星”)、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中集团”)、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镁业”)。

据润际新材签署日为2023年5月31日的招股书,2021-2022年,润际新材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8%、2.47%。此外,润际新材并未披露更新报告期的研发投入情况。

据深圳新星、立中集团及宝武镁业年报,2021-2024年,深圳新星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7%、4.48%、4.26%、3.86%,立中集团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6%、3.12%、3.19%、3.44%,宝武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1%、4.36%、4.61%、5.07%。

经测算,2021-2024年,上述四家可比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3%、3.61%、4.02%、4.12%。

不难看出,近四年来,东盛金材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不及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专利数量方面,据东盛金材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年末,东盛金材拥有12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

据立中集团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年末,立中集团合计拥有96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0项。

据深圳新星2024年年报,截至2024年年末,深圳新星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

据宝武镁业签署于2023年6月30日的募集说明书,截至2023年6月30日,宝武镁业拥有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416项。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润际新材母公司获得的授权发明专利共23项。

对比可知,截至2024年年末,东盛金材的发明专利数量或在同行中垫底。

不仅如此,东盛金材一项研发项目研发模式现信披疑云。

1.2 称与高校联合研发“节能环保高实收材料”项目,又称该项目系自主研发现疑云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2021年8月,东盛金材联合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哈尔滨市科技局签署《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同书》,开始“高性能铝合金用节能环保高实收助熔添加材料研发与应用”(以下简称“节能环保高实收材料”)联合研究工作

该项目由东盛金材作为项目申报单位负责统筹,联合项目第一参与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及项目第二参与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共同开展联合攻关。项目计划起止时间为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2024年6月末,该项目已经研发完成并验收结题。

该项目执行过程中,由各方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包括论文、专利、相关规范归东盛金材所有。形成的规范将开放共享,免费使用。由各方共同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各方均有独立使用的权利。相关知识产权不存在使用期限或限制,不存在共同享有专利情况。

蹊跷的是,在同一公告文件中,东盛金材称前述研发项目系自主研发。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在披露“报告期内主要研发项目情况”中,“节能环保高实收材料”研发项目的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此外,2022-2023年,该项目分别投入的金额分别为67.26万元、8.19万元。

即是说,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中,东盛金材的“节能环保高实收材料”项目的研发模式既称自主研发又称联合研发,信息披露现疑云。

问题尚未结束。

1.3 董秘兼董事李洲履历涉及证券及资管等相关工作,陈睿系资本运营中心证券部长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1990年7月至2002年12月,李洲任哈尔滨财政证券公司项目经理。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李洲任哈尔滨北方资产管理公司项目经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其任哈尔滨东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东盛金材前身,以下统称“东盛金材”)副总经理。2021年4月至签署日,李洲任东盛金材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2023年3月至签署日,其任东盛金材董事。

据东盛金材签署于2023年10月10日的《关于东盛金材股票公开转让并挂牌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李洲的职务涉及资本运营中心。此外,陈睿系东盛金材资本运营中心证券部长。

需要说明的是,“李洲”及“陈睿”为东盛金材贡献发明专利。

1.4 “李洲”及“陈睿”现身两项发明专利发明人名单,其中一项系核心技术专利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东盛金材的核心技术共有六项。其中,“铝型助剂制备技术”、“溶剂型助剂制备技术”、“高纯活性锰粉制备技术”为配方技术,未申请专利。“铝合金元素添加剂高校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对应67项专利。“元素检测分析技术”对应专利“2015201021927”,“新型工艺速溶硅制备技术”对应五项专利,专利号分别为“2021201979645”、“2020222090646”、“2016203591281”、“2013104845943”、“202010921958X”。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查询日2025年7月23日,申请人为东盛金材,发明人包含李洲、陈睿的有效发明专利为2项。

其中,一项专利号为202010921958X的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熔炼用硅铝合金元素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为2020年9月4日,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12月6日,发明人包括李洲、陈睿,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有效。此外,该专利涉及一种铝合金熔炼用硅铝合金元素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据2023年11月24日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研发人员及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以及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在研发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中直接从事研发项目的专业人员;具有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活动的技术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技工等。企业应准确、合理认定研发人员,不得将与研发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如从事后勤服务的文秘、前台、餐饮、安保等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

即是说,东盛金材11项发明专利中,其中2项专利的发明人包括李洲及陈睿。且2020年,两人或参与一项核心技术对应专利的研发。而董秘李洲的任职履历涉及证券及资管等领域,陈睿系东盛金材资本运营中心证券部长,两人是否具备专业技术背景或值得关注。此外,2021-2024年,东盛金材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且截至2024年发明专利数量或“落后”于可比公司。

二、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比不足两成,产能利用率未饱和反募资扩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2024年,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比不足两成,核心产品铝合金元素添加剂创收超八成。此番上市,东盛金材拟扩充的铝基中间合金产能,系2023年产能的逾12倍。而报告期内,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

2.1 2024年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比不足两成,核心产品铝合金元素添加剂创收超八成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报,东盛金材的产品包括铝合金元素添加剂及铝基中间合金。其中,铝合金元素添加剂系东盛金材的核心产品。2021-2024年,东盛金材铝合金元素添加剂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24%、98.11%、96.29%、88.04%。

同期,铝基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76%、1.89%、3.71%、11.96%。

据东盛金材签署于2024年11月19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4年11月19日的公转书”),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的添加元素含量较低,从生产到使用过程中存在二次熔炼、能耗高,故增加了其综合使用成本。与铝基中间合金相比,铝合金元素添加剂的元素含量更高,其生产和使用过程无二次熔炼情况,故综合使用成本更低、能耗更低。

但铝基中间合金起步早、技术更为成熟。受场地、产业环境和产能限制,截至签署日,东盛金材未能大规模生产和推广铝基中间合金产品。

即是说,2021-2024年,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低于12%。

不仅如此,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

2.2 2021-2023年,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七成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东盛金材铝合金元素添加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4.9%、72%、67.98%、81.51%。同期,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分别为1,346.64吨、1,346.64吨、2,319.54吨、1,892.01吨,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8.72%、62.28%、39.98%、59.45%。

即是说,2021-2023年,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七成。

此番上市,东盛金材的募投项目拟对铝基中间合金进行扩产。

2.3 募投项目新增3万吨铝基中间合金,新增产能系2023年产能的逾12倍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此番上市,东盛金材拟募集资金金额为3.5亿元,分别投入“年产6万吨合金添加剂、3万吨铝中间合金和2万吨铝钛硼丝生产项目”(以下简称“生产项目”)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且上述项目的投资总额分别为5.54亿元、0.84亿元,拟投入的募资金额分别为2.66亿元、0.84亿元,项目备案编号分别为2020-340621-32-03-038114及2401-230108-04-01-169098。其中,“生产项目”的建设单位系安徽东博盛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东博”),建设周期系36个月,项目环评批复号系淮环行[2022]20号。

据淮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于2023年6月1日的《关于安徽东博6万吨铝合金添加剂、3万吨铝中间合金和2万吨铝钛硼生产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生产项目”主要产品为6万吨合金添加剂、3万吨铝中间合金、2万吨铝钛硼丝。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系功能性添加材料,系由铝锭与目标添加金属材料经熔炼铸成的中间合金华夫锭,主要包括铝锰合金、铝硅合金、铝硼合金、铝铁合金、铝铜合金、铝钛合金、铝铬合金、铝稀土合金等。

此外,东盛金材募投项目“生产项目”拟年产2万吨铝钛硼丝,铝钛硼丝相对于其现有产品系新产品。铝钛硼丝是一种在铝中添加钛和硼元素的细铝线,是一种特殊的铝基中间合金。

据徐州华天冶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冶金”)官网,截至查询日2025年7月23日,华天冶金的产品铝中间合金锭包括铝锰合金、铝硅合金、铝硼合金、铝铁合金、铝铜合金、铝钛合金、铝铬合金、铝钛硼丝。

即是说,东盛金材募投项目“生产项目”的3万吨铝中间合金及2万吨铝钛硼丝或均系铝基中间合金。

此外,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铝基中间合金中的铝钛硼丝尚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均为试生产产品,不予计算产能和产量。

经《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此番上市,东盛金材合计拟新增3万吨铝基中间合金,且新增铝基中间合金产能系2023年产能的12.93倍,且拟新增的2万吨铝钛硼丝或也属于铝基中间合金类产品。

在此背景下,东盛金材募投项目的工程进度值得关注。

2.4 2021年末“生产项目”已披露账面余额,2024年年末工程进度为20.86%

据签署于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年报,截至2021-2024年各年末,东盛金材募投项目“生产项目”的账面余额分别为46.56万元、3,597.49万元、2,169.72万元、1,878.46万元、1,122.54万元。且截至2024年年末,“生产项目”的工程进度为20.86%

即是说,东盛金材募投项目“生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6个月,2021年已披露账面余额,截至2024年年末的工程进度为20.86%。


综上可知,2021-2024年,东盛金材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两种产品,其中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比不足12%,铝合金元素添加剂收入占比超88%。值得关注的是,2021-2023年,铝基中间合金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七成。

此番上市,东盛金材的募投项目“生产项目”拟合计新增3万吨铝基中间合金,系2023年铝基中间合金产能的超12倍。且东盛金材的“生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6个月,2021年已出现在建工程账面余额,截至2024年年末工程进度为两成。

三、结语

此番上市,东盛金材表示,实施“技术领先”的战略,通过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而近四年,其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可比公司均值,且截至2024年末发明专利数量行业“垫底”。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份招股书中,东盛金材称与高校联合研发“节能环保高实收材料”项目,又称该项目系自主研发,信息披露现疑云。

另一方面,2021-2024年,东盛金材铝基中间合金收入占比不足两成,但产能利用率未饱和。其中,募投项目“生产项目”拟合计新增3万吨铝基中间合金,系2023年铝基中间合金产能的超12倍。在此背景下,东盛金材募资扩产合理性或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