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7月21日,亚泰集团(600881.SH)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在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分别公开挂牌转让直接持有的吉林银行1亿股、2亿股股份,挂牌底价不低于4.19亿元、8.38亿元。
截至公告日,亚泰集团合计持有吉林银行股份9.04亿股,合计持股比例6.88%,为该行第四大股东。其中,公司直接持股7.04亿股,持股比例5.36%,全资子公司亚泰医药间接持股2亿股,持股比例1.52%。
交易完成后,亚泰集团合计吉林银行的股份将降至6.04亿股,合计持股比例4.60%,不再是吉林银行持股5%以上股东。
对于本次出售吉林银行股权的原因,亚泰集团表示,是根据公司经营需要,为了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近几年,亚泰集团的业绩均不太乐观,公司已经连续4年未实现盈利。自2021年至2024年,亚泰集团累计亏损达到115.49亿元。
与此同时,亚泰集团的股价亦有所承压,去年7月,亚泰集团的股价一度跌至0.77元/股,濒临面值退市。截至7月23日,亚泰集团的股价为1.88元/股,最新市值60.76亿元。
亚泰集团业绩承压
亚泰集团前身为辽源市茶叶经销公司,1994年,经重组后更名为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目前,亚泰集团已形成以建材集团、地产集团、医药集团和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商业运营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东北水泥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叠加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亚泰集团两大主业陷入持续下降的困境。
2021年至2024年,亚泰集团分别实现净亏损12.54亿元、34.3亿元、39.47亿元、29.18亿元。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呈现断层下降,2024年营业收入为72.15亿元,还不及2021年的一半。
在主营业务压力上升的同时,亚泰集团还要面对巨额有息负债和资产减值,2024年,亚泰集团光支出的利息费用就高达20.29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亚泰集团资产总额421.9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3.64%。
前不久,亚泰集团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8亿元到8.9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8.2亿元到9.1亿元。
在业绩压力的影响下,亚泰集团在二级市场表现亦较为低迷。去年公司股价跌破1元/股后,亚泰集团控股股东长春市国资委出手救场,指定长发集团增持亚泰集团股份9128.54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82%,增持金额为1.1亿元。
同时,亚泰集团通过回购以稳定公司股价,今年1至4月,亚泰集团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676.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2%,回购均价为1.61元/股,使用资金总额2700.23万元。
亚泰集团目前对外投资的金融资产除了吉林银行之外,还有东北证券。截至今年3月末,亚泰集团有东北证券30.81%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从去年开始,亚泰集团就曾筹划出售东北证券用以改善负债结构。
2024年3月,亚泰集团宣布,计划将其持有东北证券不超过30%的股份转让。其中,拟将所持20.81%股份出售给长发集团,拟将所持9%股份出售给长春市金控或其指定的下属子公司。不过,转让公告自披露至今已过去一年多,仍没有后续进展。
今年6月,亚泰集团再次发公告表示,公司就上述重大资产出售事项同各相关方持续沟通协商,并积极推进尽职调查等相关工作。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
关联贷款82亿
出售东北证券事项迟迟未能推进,亚泰集团开始尝试从吉林银行方面进行资金回笼。
吉林银行由原长春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社于2007年10月组建。截至2024年末,在吉林省内9个市州和大连、沈阳拥有11家分行,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共有机构369家,发起设立8家村镇银行,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
目前,吉林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为吉林金控,持有吉林银行15.58%股份。韩亚银行持有其9.13%股份,亚泰集团合计持有其6.88%股份。此外,持股5%以上股权股东还包括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公司和龙翔投资控股集团。若亚泰集团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则将退出持股5%以上股权股东行列。
截至去年末,亚泰集团在吉林银行的贷款余额为82.16亿元,全年支付的贷款利息为3.73亿元。
亚泰集团披露的吉林银行经审计财务报告显示,吉林银行目前的状况亦不太乐观。2024年,吉林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6.45亿元,同比上涨9.4%,实现归母净利润14.91亿元,同比下跌27.4%。
在净利润下滑的同时,吉林银行的资产质量亦令人担忧。2024年末,吉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0%,相较于2023年的1.39%,上升了0.11个百分点。
与不良贷款率上升相对应的,是拨备覆盖率的回落。2024年吉林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63.31%,较2023年的168.17%减少4.86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安全垫”,数值越高,意味着银行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抵补能力越强。此次拨备覆盖率下降,尽管仍高于监管要求底线,但结合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反映出该行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弱化。
在不良贷款规模可能扩大的趋势下,拨备覆盖率的降低,会让银行在应对潜在资产质量恶化时,缓冲空间收窄。若后续关注类贷款大量劣变,或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加大,吉林银行可能面临拨备计提压力,进而影响利润表现与资本充足水平。
吉林银行日前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超8000亿元,但母公司不良率较去年末继续上升,达到了1.5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