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深度解析|吉利银河A7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婷 易车 时间:2025-07-28 12:24:47

芝能科技出品


吉利银河A7这款车计划8月8日上市,营销节奏定在 6 月,可 5 月突然就 “火” 了。车身上贴着 “两升、2100 公里续航、2845 毫米轴距” 这些关键数据的标签,被拍了下来传到了海外,尤其在日本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日本网友质疑中国混动技术,问能不能借车去日本实测。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于是就派了两台车去日本,结果成绩不错,都在 3升以内,不少国外民众都感慨,中国的混动技术确实走到了世界前列。



这两年家用混动轿车怎么做,我们是看到整个市场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吉利来说,做家轿不陌生,但是如何聚焦家用轿车用户的真实需求,从用户痛点出发,兼顾节能、智能、驾控与舒适性,在专访中很多的内容是很有趣的。



0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吉利银河A7这款车从立项开始就攥着一个核心:抓用户痛点。做轿车,吉利不算陌生。


从 1998 年 8 月 8 日造第一台车 “豪情” 开始,1.0 时代有自由舰、金刚,2.0 时代有帝豪,3.0 时代有博瑞,到现在的星瑞,每款都做到了自主品牌前列。


但这次,银河A7想做得更 “贴” 用户。光说不行,得真听用户怎么说,前前后后做了 17 轮用户共创。


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很实在:油耗要低、续航要长、空间得够用、智能化不能落。


比如有人说 “这个级别可选的车太少了”,还有人纠结 “底盘能不能既舒适又带点运动”。这些声音直接定了吉利的开发方向。


一开始研发团队想做轴距 2.9 米的车,觉得空间越大越好,但用户调研发现,超过 2.9 米就成了 C 级车用户,他们对油耗、续航的关注会降低,反而更看重豪华感。最后我们定了 2.85 米轴距,刚好卡在用户最在意的 “够用且实用” 的点上。



能耗方面,用户说 “3 升以内才敢考虑”,团队就把目标锁死 “油耗 3 升内、续航超 2000 公里”;银河A7搭载的AI云感知能量管理系统,在功率分配、能量回收、混动模式切换上实现智能调度。


结合175kW高功率电驱动系统,实现7.1秒百公里加速的同时,最大续航突破2100公里,在性能与能耗之间取得新平衡。研发团队对工况建模、用户驾驶行为预测与能量控制逻辑的深度打磨,是节油目标“落地”的关键支撑。


智能化上,L2 辅助驾驶是基础,再往上的 “千里浩瀚” 系统则给用户选装 —— 毕竟有人觉得 “平时用不上,不想多花钱”。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上,银河A7原本全系标配千里浩瀚H3系统,开启了预售之后,收到用户反馈,发现部分用户在家庭轿车上并不愿为高阶功能买单,而是更倾向于L2级基础辅助驾驶方案。



为满足这类用户,项目组快速调整配置结构,推出更亲民的辅助驾驶版本,同时拉低价格门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


工程团队在原生架构下对后悬结构多轮迭代优化,最终实现在稳态侧倾角3.7度情况下仍具备良好操控反馈的目标。


后来德国研发中心接手了底盘调校,他们没把纽北当 “刷参数的秀场”,而是日常测试的地方,就为了让车既能舒适又能兼顾运动,满足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


从轴距到油耗,从底盘到智能配置,每一步都踩着用户的需求走。



02

体系协同与产品方法论:组织机制


在产品力上取得突破,与吉利在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体系协同密不可分。


从项目立项之初,营销、研发、用户研究等多个部门便开始“并行作战”,通过扁平化沟通机制,共同参与产品定义、体验验证与价值转化。


在银河品牌内部,这被称为“爆款IP体系”,其核心理念是将用户需求、产品体验与情绪价值体系化地融入产品开发流程。


从研发端的性能指标设定,到营销端的传播语言塑造,再到用户触点上的体验反馈闭环,每个关键岗位都有参与者全程跟进,并形成标准化的“产品白皮书”。


项目组在前期就提出了明确的KPI——节油表现需实际可感,续航要真实可信,驾控体验要满足多维场景。


在此基础上,产品核心团队在多个城市深入调研真实用户,搜集其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座舱操作习惯、空间灵活性等细节的真实反馈,并快速转化为产品版本规划。


组织协同还体现在架构分工与渠道策略上。为承载更多产品与更大体量的用户群体,吉利将银河品牌分为A网与星网两个体系,前者对应A系轿车与M系SUV,风格偏年轻、科技;后者以星耀与星舰命名,面向主流大众市场。银河A7隶属A网系列,标志着A系轿车产品在体系内部正式成型并走向成熟。


渠道策略也从传统经销商体系中总结经验,继续采用授权经销体系而非直营,确保下沉市场的覆盖密度与交付能力。与此同时,银河也在大城市设立交付与体验中心,强化品牌触达与用户信任感。承担品牌上攻使命的产品,这种“两端发力”的渠道策略尤为关键。


组织机制的调整,不只是为了推出一款产品,更是为了建立可持续的爆款孵化体系。光靠工程技术已无法赢得用户认同,必须把情绪价值、品牌认知和场景落地能力纳入产品开发的全过程。


小结


从最初的定义共创,到用户语言的系统构建,再到驾控体验、空间配置、能效表现等多个维度的精雕细琢,吉利银河A7体现出的是一种“用户驱动、组织先行”的造车方法,在内部体系中验证了爆款IP机制的有效性。

标签: 银河A7 吉利银河银河A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