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耗资过亿的测试背后,北京现代要重新定义造车标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易车 时间:2025-08-05 14:16:50

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前有某新势力品牌在极寒测试中刻意调低竞品轮胎附着力,营造出悬殊的操控差距;后又有某新势力直接与重卡对撞,利用载重呈现出卡车驾驶室离奇倾覆的画面,“定制化测试”让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

无独有偶,JD Power报告里也指出了许多行业乱象,比如新能源车用户投诉中“安全参数虚标”占比骤升至34%;比如部分车型CLTC工况关闭空调测得续航与实际偏差超30%;再比如部分车型高强度钢比例仅标注“超高”,实际却无具体数值。

当测试沦为营销道具,中国新能源产品事故频发,用户对产品品质信任度下降,如何在营销迷雾中识别真正的好车,已经成为消费者当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正是在此背景下,北京现代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加入透明化安全验证,共同参与制定《“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以行业自律规范终结安全标准参差不齐的发展现状,共同推动安全标准下沉,构建统一安全标准。

作为倡议者,北京现代也做出了表率,于7月9日-10日,以“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之名发起了行业颠覆性实验。

不同于一些车企只剪辑测试的高光画面,北京现代的实验真正做到了透明公开。

在烟台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数十台北京现代ELEXIO在镁光灯下直面三大碰撞、十余项极限测试,而且在测试过程中,北京现代也公布了所有传感器布置细节,包括电池温度曲线、制动压力峰值等原始数据,首次将车企最核心的工程数据对外公开。

可以说,北京现代发起的这场“测试”,远非一次常规的产品测试,而是一次对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性重构,其以“全球标准+全透明数据”为核心的行动逻辑,既彰显了自身对于技术和产品的自信,又能激励业内各界加入重整行业价值的阵营,推动行业尽快告别“营销乱象”和“文字游戏”。

1、耗资过亿,北京现代演示何为汽车的“全维体检”

汽车行业,从来都是一个极度 “烧钱” 的领域,而北京现代的这次测试,无疑就是最好的例证,据说,此次测试耗资过亿,测试项目的全面性令人惊叹。从安全碰撞领域的三大碰撞测试,到涵盖高环测试、耐久性试验路、横风 & 海螺弯测试、麋鹿 & 绕桩测试等多项操控测试,再到低温实验室等品质测试,系统性地将一台车的核心要素全方位展示出来。

可以说,北京现代的这次测试,通过全面且深入的项目设置,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款车型各方面的真实实力,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全维体检的典范。

首先是五大场地科目实测性能表现,在烟台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北京现代 ELEXIO通过高环测试、耐久性试验路、横风 & 海螺弯测试、麋鹿 & 绕桩测试等一系列操控测试,展现出卓越的操控性能。

在高环测试中,它以 180km/h 的速度持续飞驰,车身如磐石般稳定,转向精准无误,静谧性更是领先同级;100 - 0km/h 制动测试里,单人最好刹车距离低至 35.22 米,不仅斩获同级最短刹车距离的佳绩,还实现连续 10 次制动无衰减,成功破解了电动车令人头疼的 “热衰退” 焦虑。

在麋鹿测试中,它以 76km/h 的优秀成绩顺利通关,在模拟 12 级台风风速的横风测试里,即便时速高达 100km/h,车身也无明显偏移,稳定至极。

在品质标准方面,ELEXIO在低温实验室的多项严苛测试中成功通关,成绩超越国标。

当多数电动车在-20℃化身“电动爹”时,ELEXIO的极寒掌控力重新定义了品质标尺:-7℃续航衰减率39%(国标40%),电池智能加热策略提升低温电量释放效率23%;-30℃冷启动并实现“边加热边充电”,终结北方用户充电焦虑。

在至关重要的安全标准测试中,ELEXIO也通过 2 天 3 撞的硬核挑战,完美验证了其超强安全属性。

在三大碰撞测试中,E-GMP平台赋予的“360°Safety车身”展现钢铁意志:77.5%高强度钢覆盖(52%为超高强度钢),五层复合A柱嵌入1500MPa热成型钢,使25%偏置碰撞乘员舱入侵量降低40%;“八横七纵”地板梁如金钟罩包裹电池,32km/h柱碰中电池变形量远低行业均值;翻滚测试后车门自动弹开,气囊全数展开,印证“预防-碰撞-防护”全链条安全逻辑。

通过这场耗资过亿的全维测试,北京现代不仅证明了北京现代 ELEXIO 在操控、品质、安全等多方面优异的产品表现,更以最全维度的实证数据为打造《“新质力” 造车安全白皮书》奠定基础,为行业树立了透明化、标准化的标杆,重构了行业安全坐标,引领新能源出行迈向 “真质时代”。

2、“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北京现代以责任重构合资合作模式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 “信任危机” 的漩涡,北京现代以一场全透明的 “亿元测试” 撕开营销迷雾,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产品实力,更是一个深耕中国市场二十余年的合资品牌,在时代变革中沉淀的精神内核。

2025 年提出的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全新战略,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北京现代将历史积淀的品质基因与当下创新决心熔铸后的行动纲领,从本土化深耕到智电转型突破,再到全球市场开拓,每一步都彰显着 “务实革新、开放共赢” 的品牌精神。

“在中国,为中国” 的战略底色,是北京现代对 “本土化” 的深刻重构。早在 2002 年进入中国市场时,这个由中韩车企携手打造的品牌就深谙:合资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要在理解中国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生长出属于这片土地的产品逻辑。

从早期伊兰特系列针对中国路况优化的悬挂系统,到如今 ELEXIO 在极寒测试中针对北方用户 “充电焦虑” 开发的 “边加热边充电” 技术,北京现代的本土化从来不是被动适配,而是主动洞察甚至预判需求。

烟台现代汽车研发中心的存在,正是这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这个集研发、测试、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汇聚了中韩顶尖工程师,却始终以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气候特征、道路条件为核心研发坐标。

当其他品牌还在为 CLTC 续航虚标争论不休时,北京现代选择公开电池温度曲线、制动压力峰值等原始数据,实际上就是 “为中国” 战略中 “责任” 二字的具象化表现。

而这种责任意识,早在其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已生根:二十年来,北京现代累计产销超千万辆,每一款爆款车型的背后,都是对 “中国需求” 的精准回应,这种将市场敬畏转化为研发动力的精神,构成了其品牌根基。

而“向全球” 的战略野心,让北京现代的品牌精神有了更广阔的维度。作为中韩合资的典范,北京现代 “全球开拓” 绝非简单的 “中国造、卖全球”,而是要将 “中国标准” 与 “全球品质” 融合后,输出一套可复制的合资模式与行业标准。

ELEXIO 在烟台研发中心接受的全维测试,既是对中国用户的承诺,也是向全球市场展示 “中国研发” 实力的窗口,当这款车未来走向海外,带去的不仅是北京现代的 logo,更是 “透明化安全验证”“全场景品质测试” 等源自中国市场的新标准。

过去,合资企业常被视为 “技术输入通道”,而北京现代正通过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的实践,将自身打造成 “技术协同平台”:中国市场的严苛需求反哺全球研发,全球技术资源又助力中国创新,形成 “双向赋能” 的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合资品牌 “外强中弱” 的刻板印象,更树立了 “中外协同、共创共赢” 的行业标杆。

结语

从千万辆产销的市场认可,到 80 亿加码的转型决心,再到全透明测试的行业担当,北京现代的品牌精神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愈发清晰:它是对品质的极致坚守,是对市场的深度敬畏,是对技术的务实追求,更是对行业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的战略,既是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也是其向更高目标的跃迁——当一个品牌将自身发展与用户需求、行业进步、全球格局紧密相连时,它所引领的,早已不只是一款车的升级,而是一个行业的价值重构。


标签: ELEXIO 现代ELEXIO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