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鹏汽车在北京以一场名为“THE NEXT”的发布会,完成了全新小鹏P7的中国首秀。3颗图灵AI芯片、零百加速3秒级、最长续航820km、全域800V高压平台、0.201Cd风阻系数...当这些硬核参数被逐一公布之时,现场的掌声与欢呼声也不绝于耳。
在《一品汽车》看来,这场首秀不仅是一款新车的亮相,同时也展现了当下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技术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新突破与新思考。而那些喝彩声中所传递出的也不只是对全新小鹏P7产品力的认可,更是对一种久违了的“原创式突围”的集体致敬。
五年前,初代小鹏P7以“中国最美轿跑”的标签,第一次让中国品牌在“颜值”维度站到世界聚光灯下;五年后,全新小鹏P7以更彻底、更激进的原创设计,回答了一个被反复追问的命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极致“内卷”的今天,中国品牌到底该如何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困局。
以原创美学提供情绪价值升维
近年来,中型及中大型纯电轿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块竞争激烈的红海,各大品牌纷纷投身其中,堆配置、推用料,甚至堆历史似乎也成为了它们冲击市场销量的必由路径。
然而,当所有品牌都拿着同一张“参数清单”,配置表拉不开差距、高端材质无法掩盖设计平庸,新世代的年轻人更是对讲故事提不起兴趣,这时消费者就会发现,所谓的品牌或产品标签早已无从谈起。
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新小鹏P7的亮相,更像是发起了一次抵抗同质化暴力的美学反击:用原创化设计建立“审美标准”,再用技术迭代强化“体验标准”。当用户因为“好看”而关注,又因为“好用”而选择时,真正属于小鹏汽车的品牌标签自然也就随之成立,并且愈发深入人心。
在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用一句“把未来带到现在”概括了全新小鹏P7的野心,而透过此次新车的正式亮相,也将大家的期待照进了现实。具体来看,这款车所打造的颠覆想象的原创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是符号原创。XMART FACE前脸以“星际裂痕”为主题,将贯穿灯带、矩阵大灯、可发光Logo整合为一套可交互的光影系统,车速变化时呈现“流星轨迹”,让车灯不再是照明工具,而是情绪载体。
其次是比例原创。5017mm车长、3008mm轴距、1.40宽高比配合3.57长高比及0.52轮高比,这组数据背后是对轿跑黄金比例的重新定义——不是靠加长,而是通过1427mm低车高与628mm L113(前轮中心到踏板距离)的极致拉伸,营造出后驱跑车才有的“座舱后移”视觉。
最后是细节原创。同级唯一悬浮式牌照架、隐藏毫米波雷达、电动尾翼的10挡可编程升降逻辑,甚至车漆采用与保时捷Taycan同源的巴斯夫鹦鹉漆等等,这些细节设计共同构成了一种“可被感知的稀缺性”,不是为了堆砌功能,而是为了给用户带来独有的体验感。
值得一提的是,据何小鹏透露,仅为让电动尾翼与车身型面“无缝融合”,团队就烧掉了上千万元研发费。这种“不计成本”在短期财报上或许难看,但长期看却是一种护城河。正如苹果用Face ID重新了定义手机交互,全新小鹏P7也试图用“原创美学”重新定义下一代智能汽车的情绪接口。
满血AI激活下一代轿跑天花板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好看”是让消费者关注或者说进店的前提,而“好用”才是决定消费者最终心甘情愿买单的关键。因此在技术革新层面,全新小鹏P7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比如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其全系标配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整车有效算力达到2250TOPS,堪称“全球第一” 。其中两颗芯片服务于VLA智驾大模型,赋予车辆理解与主动决策能力;另一颗协同8295P芯片驱动座舱大模型VLM,可以实现座舱与驾驶的协同智能 。这一配置让车辆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懂你”的智能伙伴,突破了传统人机交互的“命令-回应式”模式。
再比如,全新小鹏P7还搭载了“灵动仿生座舱”,其配备的三轴可旋转屏幕,能像真人一样主动响应驾驶者的需求,在驾驶模式切换、倒车、窄道会车时自动调整角度,带来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车外语音系统实现的行业首次四音区交互,支持跨音区识别与车外控车,配合双重身份验证机制,既提升了交互效率,又保障了数据隐私安全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让人们看到了智能汽车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当然,在追求高度原创设计和满血智能科技的同时,全新小鹏P7也充分考虑到了家庭用户所关心的车内空间问题,其提供的1400mm横向空间与631L后备箱容积,能够满足家庭出行的实际需求,打破了传统轿跑车型“空间换姿态”的魔咒 。
与此同时,NAPPA真皮座椅、23扬声器、智能香氛系统与静音电吸门等豪华配置一应俱全,结合68处声学包与夹层玻璃系统,带来可以媲美豪车级别的NVH表现,为驾乘者打造了一个舒适、静谧的座舱环境,让消费者在追求时尚与个性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车辆的实用性与舒适性。
写在最后:
从市场竞争的大环境来看,全新小鹏P7的登场无疑将继续加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官方数据显示,发布会后不到7分钟,其订单就已突破万台,在未公布价格的前提下,这也再次验证了如今想要在车市中占据一席之地,答案唯有具备独特的原创意识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只为“喜欢”而非“需要”买单,并真正享受到“一眼心动,再用难回”的独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