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文/陆烁宜
刚刚叩响上证主板的大门不足2个月,华之杰(603400.SH)便以一份亮眼的期中“成绩单”,向投资者展现了这位“新兵”的强劲爆发力。
8月18日,华之杰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华之杰上半年实现营收7.00亿元,同比增长27.72%;实现扣非净利润8287.32万元,同比增长13.39%。营收净利润双增点燃了资本市场热情,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Wind数据显示,业绩发布当天,华之杰股价大涨5.74%,收盘价为63.90元/股。
在国际经济环境波诡云谲的上半年,作为一家全球化市场布局的企业,华之杰何以交出如此韧性十足的答卷?答案藏在其深耕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稳定优质的客户网络、步步为营的全球化布局这三大“王牌”之中。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无人机等下游行业的持续爆发,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华之杰正站在新起点上,蓄力向更广阔的智能控制蓝海市场发起冲击。
深耕智能控制赛道,营收净利双增显韧性
智能制造的春风,早已为华之杰的成长铺就了沃土。2021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
这一政策导向,恰好与华之杰的核心业务高度契合,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能。
自2001年成立以来,华之杰始终锚定电动工具、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零部件研发与产销。二十多年在行业深耕,华之杰已在电动工具零部件市场建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依托智能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华之杰围绕锂电电动工具及消费电子领域的电驱、电控、电池管理三大核心零部件领域,着力扩大在智能开关、智能控制器、无刷电机三大核心产品线的业务经营布局,并逐步将触角延伸至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数据中心、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构建起多元且广阔的市场空间。
面对上半年复杂的国际环境,华之杰全体团队逆势突围,交出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亮眼成绩。今年上半年,华之杰的营收达7.00亿元,同比增长27.72%;实现扣非净利润8287.32万元,同比增长13.39%。
作为华之杰的核心产品,电动工具实现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28.84%,成为拉动业绩的主要引擎。
这一增长既得益于行业趋势的回暖——今年1月份以来,全球电动工具行业需求处于持续复苏过程,下游客户采购量持续增加;更离不开华之杰“苦练内功”的积累,尤其是海外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推动海外生产基地订单量持续增长,为业绩高速增长筑牢了根基。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之杰的期间费用率为6.46%,跟2024年的6.72%相比明显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从3.22%降至2.73%,管理费用率从4.70%降至4.42%,凸显出规模化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
硬核技术铸就领先优势,优质客户资源保障长期稳健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华之杰的业绩韧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以技术为盾、以客户为基的长期布局。
硬核技术铸就护城河。自成立以来,华之杰便将研发创新视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构筑“护城河”。今年上半年,华之杰继续增加对研发人员薪酬以及研发材料等投入,研发费用达到0.31亿元,同比增长19.21%。
源源不断的投入换来了丰硕的技术成果。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之杰拥有30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225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并拥有在审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如今,华之杰已构建起覆盖电子电路设计、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等技术领域的成熟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不仅停留在实验室,更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在生产管理中,华之杰引入了MES系统,通过实施高效的制程质量控制,在多个层面进行高标准质量管控。另外,该公司每个产品都赋有ID码,可通过ID码追踪形成产品质量档案,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追溯还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华之杰在关键工序上不断加大自动化生产的水平和能力,引入多种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华之杰还不断加强研发对生产过程的管控,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所涉及的各类技术、参数等不断调整和修正,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重复研发中出现过的失效模式,从而保证其生产的有效性,通过高效的生产管理、持续性工艺积累和改进,保证研发成果的顺利转化,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可靠性。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国际权威认可。目前,华之杰实验室已获得德国TÜV、美国UL等知名机构提供的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认证,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更是通过美国UL、德国TÜV等重要认证,为打入全球高端市场扫清了障碍。
优质客户夯实增长根基。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的双重保障,让华之杰成功跻身全球顶级企业的供应链。
华之杰的业务已覆盖中国大陆、港澳台、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和南美等全球主要地区。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该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百得集团、TTI集团、佳世达集团、牧田集团、台达集团等公司的合作伙伴,并多次被百得集团、TTI集团等客户评为年度优秀供应商。
根据EV Tank数据,百得集团、TTI集团、博世集团、牧田集团、日立等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全球电动工具70%以上的市场份额。能够成功打入这些国际巨头的供应链,本身就是对其产品质量的最高认可。
而长期稳定的合作不仅为华之杰带来了持续的订单流,更助力其建立起稳固的行业地位与市场影响力,为未来扩充品类、开拓新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布局再提速,双轮驱动抢占发展先机
站在新起点上,华之杰正以“向世界级供应商迈进”为目标,加速完善全球协同的生产与销售网络,在智能控制的蓝海市场中抢占先机。
双轮驱动的全球化版图已初具规模。在海外销售方面,华之杰通过设立美国华捷、香港嘉品等子公司,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产品也从中国市场走向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和南美等全球各地。
在海外生产经营布局方面,华之杰紧密围绕百得集团、TTI集团等电动工具行业大型企业的生产供应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区域经济特点,先后在越南、墨西哥设立工厂,充分把握全球经济变迁的发展契机,全面提升向海外客户的全球交付能力。
如今,华之杰已经形成了“境内+境外”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2022—2024年,华之杰境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0.53%、59.67%、64.40%,境外市场已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完善的国际化布局,使得华之杰在全球智能控制市场的竞争中更具底气,而行业风口的持续加持更让其未来充满想象。
目前,全球电动工具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增长期。根据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2024年以来,伴随着新产品持续推出和下游渠道继续补库存,加之降息周期带动北美房地产市场回暖,全球电动工具整体市场大幅回升,2024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同比增长24.8%达到5.7亿台,带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增至566.4亿美元。
同时,电动工具持续向着无绳化、锂电化趋势发展,市场调研机构QYResearch预测,2024年全球无绳电动工具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48.9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25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
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华之杰进一步向新能源汽车、储能、智能家居等领域进一步延展,不断打开增长天花板,为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华之杰也以积极的姿态,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就在披露半年报的同时,华之杰还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宣布拟每10股派4.0元,股权登记日为8月21日,派息日为8月22日,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000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从上市新兵到行业先锋,华之杰这份高含金量的半年报,或许只是其在智能控制赛道上加速奔跑的开始。凭借技术、客户、全球化布局的三重优势,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有望在未来书写更多增长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