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领克10 EM-P为什么要和Z10玩“同外观、异平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易车 时间:2025-08-25 22:16:20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从“纯电独大”向“混动崛起”的深刻转型。领克品牌在这一年推出的两款中大型轿车——基于SEA浩瀚架构的纯电车型Z10与基于CMA Evo架构的插混车型10 EM-P,成为观察这一转型的绝佳样本。尽管二者外观高度相似,均采用“破晓之光日行灯”与溜背式设计,但底层技术逻辑的差异,却揭示了领克在平台选择上的战略调整:从SEA到CMA Evo的“降级”,实则是技术普惠与市场精准定位的双重考量。

一、平台降级:从SEA到CMA Evo的技术取舍

1. SEA浩瀚架构:纯电时代的“技术理想主义”

SEA浩瀚架构是吉利集团为纯电车型打造的专属平台,其核心优势在于超长轴距、800V高压快充与极致空间利用率。领克Z10作为该架构的产物,拥有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形式,零百加速最快3.5秒,CLTC续航最高达806km,支持800V快充(15分钟补能515km)。然而,SEA架构的“纯电基因”也带来两大局限,第一是成本高企:800V高压系统、大容量电池组与碳化硅电驱导致Z10起售价达18.68万元,顶配版更突破28万元,远超同级混动车型,第二是场景受限:尽管续航领先,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地区差异与长途驾驶的里程焦虑,仍制约其市场渗透率。

2. CMA Evo架构:混动时代的“技术实用主义”

与SEA不同,CMA Evo是吉利专为混动车型优化的原生新能源架构,其设计逻辑围绕“油电协同”展开。领克10 EM-P作为该架构的首款中大型轿车,通过三大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增效,动力系统:搭载1.5T Evo发动机+DHT Evo混动电驱+P4后桥电机,系统综合功率390kW,峰值扭矩755N·m,零百加速5.1秒,性能媲美纯电车型,续航平衡:提供18.4kWh/38.2kWh两种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120km/24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400km,彻底消除里程焦虑、成本优化:取消800V高压系统,采用400V平台,电池组成本降低30%,配合规模化生产,预售价下探至19.2万元起。

平台降级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架构适配性调整,将技术重心从“纯电性能”转向“全场景适用性”,以更低成本实现“电车体验+油车便利”的平衡。

二、产品力对比:降级后的体验升级

1. 动力与续航:混动技术的“全能表现”

Z10的纯电驱动虽在加速性能上更激进(3.5秒破百),但10 EM-P通过P1+P3+P4电机布局与智能能量管理,实现了“可油可电”的全场景覆盖。实测数据显示,其馈电油耗仅4.88L/100km,综合能耗成本比Z10低40%。对于年均行驶里程超2万公里的用户,10 EM-P的五年使用成本可节省超5万元。

2. 智能配置:算力与功能的“代际跨越”

尽管Z10搭载AMD V2000A芯片,但10 EM-P通过高通骁龙8295芯片与英伟达Thor芯片的组合,在智能座舱与智驾领域实现反超,车机系统:8295芯片的NPU算力达30TOPS,支持CarPlay/HUAWEI HiCar/Flyme link多设备互联,界面响应速度比Z10快1.5倍,智驾能力: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29个传感器,英伟达Thor芯片提供700TOPS算力,支持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覆盖率比Z10高60%。

3. 舒适性配置:豪华体验的“技术平权”

10 EM-P通过与领克900共享技术,将高端配置下放至20万级市场——座椅系统:全系标配4座云感零压座椅(真皮/翻毛皮材质),支持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后排配备小桌板与冷热一体冰箱,音响系统:标配23扬声器哈曼卡顿音响(Z10为12扬声器),声场定位精度提升3倍。

三、市场定位:降级背后的战略突围

1. 用户需求洞察:从“性能崇拜”到“场景优先”

Z10的失败暴露了纯电车型的局限性:其用户中,65%居住在限购城市,80%拥有私人充电桩,市场覆盖面狭窄。而10 EM-P通过混动技术,将目标用户扩展至三四线城市及长途出行需求强烈的群体。预售数据显示,其订单中,非限购城市用户占比达72%,首次购车用户占比58%,证明“无充电焦虑”是更普适的需求。

2. 价格策略:从“高端溢价”到“技术普惠”

Z10的定价策略导致其与比亚迪汉EV、极氪007等竞品正面交锋,而10 EM-P通过架构降级与配置优化,将价格区间锁定在19.2万-22.2万元,与深蓝SL03增程版、海豹DM-i形成错位竞争。其预售政策(1000元订金抵3000元购车金、限时0元享哈曼卡顿音响)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领克通过10 EM-P与900的“旗舰双子星”策略,将高端技术(如激光雷达、8295芯片)下放至主流市场,构建“高端体验平民化”的品牌形象。这种策略既避免了与特斯拉、比亚迪的直接价格战,又通过技术共享强化了用户对领克“技术领先”的认知。

结语:降级是手段,普惠是目的

领克10 EM-P的平台降级,本质是一场“技术供给侧改革”:通过架构适配性调整,将SEA架构的“纯电理想”转化为CMA Evo架构的“混动现实”,以更低成本实现更广覆盖。这种降级不是技术倒退,而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当消费者不再为“800V快充”或“3秒破百”支付溢价时,提供“全场景适用+豪华体验”的产品,才是穿越周期的生存之道。对于领克而言,10 EM-P的推出,标志着其从“技术追随者”向“场景定义者”的转型,而这场转型的成败,将决定其在新能源下半场的竞争位次。

标签: 领克10 EM-P 领克领克10 EM-P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