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临港新片区举办首届滴水湖法律科技大会。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司法局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启动了 “律动无界”AI元年计划。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上海市律协等8家单位共同启动“法智全球护航”战略,以科技赋能助力构建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权益保障体系。
据介绍, “律动无界”AI元年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法律服务的限制边界,通过创新研发“AI法律人”助手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律师脑力解放-智惠全民服务-法智全球护航”的三级跃升, 推动法律行业在供给侧服务能力、需求侧保障密度和全球性覆盖广度三大维度实现突破性创新。
据上海段和段(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徐力介绍,“法律人”AI助手依托上海市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技术开发而成,能帮助律师完成案件全流程,包括材料梳理、案情分析、办案策略制定和诉讼文书生成,将办案流程大幅缩短。同时,相较于市面上的通用大模型,该AI助手能更好地完成上下文结合,减少幻觉和错误的出现,从而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也让律师得以从基础性碎片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进行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浪潮下,越来越多法律大模型、智能合同审查、法律咨询助手、司法辅助决策、电子证据存证等领域产品正在涌现。如前不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度亮相的科大讯飞“星火智法·律小助”,以及在今天大会上发布的“法律人”AI法律助手,都标志着法律科技正迎来快速发展。
事实上,人工智能与法律行业的技术融合产品在国际上并非新鲜事。上海市司法局信息技术处处长董继明告诉记者,当前,法律科技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研发和应用,中国在此领域存在滞后。若不跟进自主研发,未来将面临两种被动局面,要么在技术上彻底落后于人,要么被迫使用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但后者往往会面临数字安全隐患,因为核心数据和业务流程将受制于他人。中国若想在全球法治体系中保持影响力并参与规则制定,就必须积极参与这场变革。上海作为先行者,需通过顶层设计打破僵局,缩小全球竞争力鸿沟。
另一方面,在当下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大背景下,法律科技手段的运用也能填补传统法务模式难以应对国际规则多变等企业出海痛点难题,从而帮助企业提升合规审查、风险预警等能力,进一步服务企业全球化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自创立之初,临港新片区就提出建设法律服务业集聚区的想法。近年来,新片区还聚焦“涉外”和“科技”打造上海临港国际法务区和法律科创中心,在全市率先布局法律+人工智能产业赛道。
董继明表示,此番在临港启动AI元年计划,不仅是因为临港作为上海制造业重镇和未来发展战略支点,其密集的实体经济场景为法律科技提供了天然应用场景,更在于临港始终是上海在推进制度创新和推广示范的“桥头堡”,推动更多法律科技场景优先在临港落地成熟,既避免全面铺开的试错成本,又能依托区域影响力吸引全国乃至国际资源跟进。
原标题:《全市首个“法律人”AI助手在临港发布,为律师们带来“脑力解放”》
栏目主编:茅冠隽
作者:解放日报 沈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