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近日,调查公司MarkLines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吉利两家中国车企位列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前十名,而深陷经营重建挑战的日产汽车,则首次跌出榜单前十。
尽管统计渠道不同,导致这家国外调查公司得到的数据与国内有一定差距,但比亚迪和吉利在销量增幅上,仍分别以33%和29%大幅领跑榜单上的其他车企。这也是去年年终统计以来,二者再度位列前十位;而榜单中位列第12位的奇瑞汽车,同比销量增幅则达14%。
比亚迪泰国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全球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转型节奏下,都面临盈利压力,但中国车企却在技术、供应链与市场的多维度抢跑下,逐渐走向亏损减少,甚至转向盈利的良性循环中。
良好的市场表现,也令中国车企在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强。7月底《财富》杂志网站公布的最新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奇瑞、比亚迪、吉利的排名较去年有显著提升。
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快速崛起不同,多数外资车企却陷入停滞不前甚至是“开倒车”的局面,从榜单来看,丰田、大众、现代、通用等车企的同比销量增幅均在个位数,而Stellantis、福特、本田、日产等企业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
《日经新闻》着重提到跌幅明显的日产汽车,报道称,日产汽车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市场仅售出161万辆,跌至2009年雷曼危机(154万辆)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其自2004年有数据以来首次跌出全球销量前十。
据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数据,日产在该财季共计亏损1157亿日元(约56亿元人民币),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经营状况持续低迷。
路透社
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在于日产在多个主销市场的困境。
日媒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上半年销量同比减少18%,仅27万辆,与2018年巅峰时期的72万辆相比,减少近六成。虽然其4月推出的纯电轿车“N7”性价比出色,且提振销量,但对于日产而言,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止跌与回暖仍需时间。
而在美国市场,日产则面临混动车型产品线不足以及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在东南亚市场,日产则同样受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与整车企业出海的挑战。
众多主销市场的下滑,不仅危及日产的海外财务状况,同样也开始动摇其在国内的销量根基。据统计,在日本国内市场,日产销量同比减少10%至22万辆,跌势不止。日产首席财务官(CFO)杰雷米・帕潘(Jeremie Papin)在7月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日产的信任下降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日产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也覆盖了大多数外资车企的问题。德系车企在中美市场面临的挑战,以及日系车企在关税和东南亚市场经历的竞争,均与日产极为相似。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智能电动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
当前,还有更多在榜单之外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正在持续加强海内外市场的建设,并塑造出自身独特的技术和品牌形象;榜单上的不少外资车企,也开始在结合中国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背景下,从中国市场再度出发并走向全球。
这场由中国汽车产业引领的全球汽车行业变革,正从技术端快速走向终端市场,而全球车企的销量榜单,也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美国带来的“贸易战”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持续“洗牌”重列座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