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蒙牛乳业上半年营收下滑6.9%,10天前刚刚“割肉”雅士利工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野马财经 时间:2025-08-28 18:27:36



奶粉业务贡献4%收入,能否补齐短板?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蒙牛乳业(2319.HK)于8月27日晚间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财报显示,由于原奶仍阶段性供给过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仍存,蒙牛乳业实现营收415.672亿元,同比下降6.9%。

不过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至 41.7%,经营利润35.38亿元,同比增长13.4%。

截至8月28日,蒙牛乳业报收15.84港元/股,总市值6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78.8亿元)。

在6大业务板块中,奶粉业务营收为16.76亿元(2024年为16.353 亿元),占蒙牛总营收的4%(2024年为3.7%)。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9天前的8月18日,新西兰a2牛奶公司宣布以2.82亿新西兰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收购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的新西兰Pokeno工厂。这场交易已获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批准,预计将于9月1日完成交割。

2013年,蒙牛以124亿港元的总价收购雅士利,如今旗下工厂出售价格仅为当年收购总价的9.6%。

在雅士利国际退市两年后和奶粉业务开始有回暖迹象的当下,蒙牛乳业为何开始出售这家昔日婴幼儿配方奶粉巨头的资产?



01

蒙牛甩卖雅士利工厂

婴配奶粉市场格局要变?

作为雅士利国际的核心资产之一,雅士利新西兰工厂是公司的首个海外自建工厂,2015年投产时投资额达11亿元人民币,设计年产能5.2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定位为“全球最先进技术”的全透明生产线,目标是为中国市场提供高端原装进口产品。

据悉,工厂完全符合中国及新西兰双重监管标准,采用全流程可追溯系统,且通过新西兰食品安全认证。2013年蒙牛收购雅士利后,陆续将欧世蒙牛、多美滋中国等奶粉品牌并入雅士利体系,新西兰工厂成为其国际化布局的关键支点。其产品供应中国、新西兰及欧洲市场。

独立乳品分析师宋亮评价道:“尽管这是蒙牛十几年前建设的工厂,但就规模和配套设施而言,它仍是新西兰最好的工厂之一。”

该工厂最核心的价值还在于其持有的两个中文标签婴配粉产品配方注册证,这也是a2牛奶公司收购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的核心目标之一。此外,工厂还具备申请第三款中文标签注册证的潜在资质,对a2牛奶而言,此次收购是其中国市场战略的关键落子。a2牛奶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Bortolussi表示,收购雅士利工厂是“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的关键一步”。



图源:罐头图库

a2牛奶目前只有一款中文标签产品,但在中国婴配粉市场排名第四。David Bortolussi指出:“在前十名玩家中,a2是唯一只有一个中文标签产品的品牌。在如此庞大复杂的市场,单靠一个产品很难挖掘全部潜力”。

而完成交易后,a2牛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投入约1亿新西兰元(约4.2亿元人民币)用于Pokeno工厂的多阶段资本扩张与能力提升。而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格局或许也将发生改变。

昔日重金砸向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蒙牛,为何只12亿元就把这一优质资产卖掉了?

02

被雅士利拖累10年

蒙牛忍痛割爱

蒙牛有常温、低温、冰品、鲜奶、奶粉、奶酪6大核心业务,其中奶粉业务上半年占总营收的4%,虽然营收占比有所增长,但依然是公司发展的一块短板。

实际上,蒙牛布局奶粉业务并不算晚,但大规模战略投入与资本运作主要集中在2010年后,尤其是2013年蒙牛收购雅士利还成为中国乳业最大并购案。

雅士利的创始人是“潮商”张利钿,品牌创立于1983年,从一家小工厂起家,最初只是做休闲食品,1995年才引进了成人奶粉和婴幼儿奶粉生产线,正式步入奶粉行业。随后雅士利奶粉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广东省最大、中国第三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2010年,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张利钿也被冠以“广东奶粉大王”的名头。

当时蒙牛刚刚通过收购君乐宝51%股权切入婴幼儿奶粉市场,君乐宝定位中低端奶粉。

雅士利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开始战略调整,转向与国际接轨,使用进口奶源,并于2012年选中了新西兰奶源的核心地区,还在2013年初宣布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立生产基地。

紧接着2013年6月,蒙牛斥资124亿港币入主雅士利,创下当时中国乳业最大并购案。蒙牛也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弥补其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的短板,与老对手伊利一较高下。



图源:罐头图库

作为整合蒙牛旗下奶粉品牌的上市公司,雅士利拥有包括雅士利以及瑞哺恩等多个配方奶粉品牌。然而,自2013年被蒙牛乳业收购后,雅士利的业绩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原有张利钿管理团队离开,新的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再加上后期多品牌整合,进一步加剧雅士利管理层的矛盾。受此影响,雅士利对外扩张的速度放缓,并且错过2016年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带来的市场转折红利,因此业绩一直低迷。

另一方面,虽然二胎政策放开后国内出现了短暂的“婴儿潮”,但随着后续出生率下降,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压力加剧。

2013年-2022年期间,雅士利的营收一度由38.9亿元降至22.03亿元,虽然后来回升至37.38亿元,但仍未达到当初的水平。尤其是,2021年,雅士利营收虽然增至44.35亿元,净利润却亏损8136.3万元。

由于业绩持续走低,蒙牛于2022年3月以29.06亿港币的代价启动了对雅士利的私有化。历时16个月后,这一进程在2023年7月最终完成,雅士利也随之结束了其在港交所长达13年的上市历程。

退市两年后,蒙牛开始出售雅士利的核心资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蒙牛在雅士利的品牌运营上,其核心问题在于资源与资金的分配未能到位。这直接导致雅士利未能实现高速发展。蒙牛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白奶、奶酪、冰品及低温产品四大板块上,因此对奶粉业务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足,这是公司发展欠佳最直接的原因。

03

重新押注贝拉米?

蒙牛出售雅士利工厂与奶粉业务的增长形成反差。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婴配粉行业逐步企稳。随着婴幼儿精准营养分龄及儿童营养产品需求提升,产品功能和配方更加细分化和科学化;同时,国产奶粉实力持续增强,本土品牌占比提升。

但对蒙牛而言,此次出售是其主动优化资产组合的关键一步。

蒙牛近年业绩承压明显,2024年,公司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09%;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7.83%。奶粉业务营收为33.2亿元,仅占整体营收3.74%,同比下降12.66%。

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虽然同比增长13.4%,但营收却同比下降6.9%。

蒙牛对《中国经营报》表示,出售新西兰资产是公司近两年来主动管控资本性支出、调整优化资产组合系列管理动作的一部分。就奶粉业务而言,贝拉米作为蒙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支柱,近年持续拓展东南亚市场,其中越南市场表现突出。

斗转星移,贝拉米从雅士利手中接棒了蒙牛国际化的任务。



图源:罐头图库

半年报显示,贝拉米有机不断夯实“澳洲有机奶粉销量第一”品牌定位,坚定“双轮驱动保增长”的核心战略,旗下高端产品线“贝拉米白金有机A2”实现逆势高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翻倍,增速远超跨境行业及核心竞品。未来,贝拉米有机将推出更多高端有机产品,持续深化有机功能性产品布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完成后的几年时间里,由于贝拉米未能通过中国配方注册审批,其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只能通过跨境购或海淘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直到2023年,贝拉米旗下菁跃全系列产品获批新国标注册。

截至2024年,蒙牛已累计为贝拉米计提商誉减值超50亿元,成为拖累公司业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蒙牛的心思已经不是完全放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方面,公司还开始发力成人奶粉领域。

半年报显示,其成人粉业务聚焦悠瑞品牌,持续布局银发人群营养需求。悠瑞围绕中老年精准功能需求,聚焦强功能、高价值产品的研发。核心产品悠瑞骨力金装奶粉为行业内首个实现“骨骼+关节+肌肉”一体化的行动力配方落地,成为成人奶粉行动力赛道大单品,实现抖音市场份额第一的突破。

实际上,蒙牛在奶粉业务上的战略选择一直被市场诟病。2019年,蒙牛以40亿元出售君乐宝,而君乐宝当时已经成为蒙牛体系内增长最快的奶粉品牌,2018年营收达130亿元,奶粉业务超过50亿元。放弃君乐宝后,蒙牛试图用贝拉米填补市场空缺,但拉米此前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而君乐宝脱离后独立发展,迅速成为蒙牛在华北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进一步挤压蒙牛奶粉份额。

如今蒙牛重新收拾奶粉布局阵容,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了超百款新品,婴儿配方奶粉品牌“瑞哺恩”以全球首创母源MLCT技术打造了“瑞哺恩亲益”,其DHA含量提升48%、吸收率翻倍。然而,这些创新能否弥补过去战略失误造成的损失,仍是未知数。

你怎么看蒙牛在奶粉板块布局的转变?评论区聊聊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