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什么是最“硬核”的浪漫?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封面新闻 时间:2025-08-29 16:26:44


今年七夕,不只有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在天际流传,巴蜀大地上,另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相遇”,熠熠闪光。

8月28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揭晓了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259个获奖项目,包括15个个人奖项和244个项目奖项。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三大领域。这背后,不仅是科研实力的展示,更是一群科技人用技术守护岁月静好,书写蜀地“硬核浪漫”。

这浪漫,不是无情代码与冰冷参数的累积,而是用严谨、实用、富有改变力的形式,让宏大技术成为科技“蜀”光,照亮更美更好的生活。


浪漫是什么?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定义,但奔赴,往往是浪漫的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电子科技大学太惠玲、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刘顺涛、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他们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在航空航天领域问道星辰,在光电科学方向探寻未知。以针灸做舟,在经络之间寻找慢性疼痛的舒适彼岸,向肿瘤亮出科学利剑,为患者劈出希望之光。

浪漫亦是一种气度。无论是偏僻之地,还是逆境之时,川人用独有的“乐天”性格,书写川地硬核浪漫,让科技破壁而生。无先例可循,一群科研人选择了最艰难的路——从头创造。

王海峰,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跨代战斗机研制和创新技术研究。突出重围,在实验、失败、再探索的循环中持续挺进,航空主战装备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跑出创新加速度。罗先刚,长期从事光电科学与技术研究,是亚波长电磁学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埋首科研,在寂静处呐喊、在阻力中发光,突破了传统光电器件和材料体积重量大、设计自由度低、像差校正困难等难题,在黑夜中凿出一束科技新光。

没有参照,就成为参照。在新型能量转化的“无人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四家单位联合攻坚,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功转换关键技术,打了漂亮一仗。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F级50MW重型燃机自主研制及应用”项目,如同一颗破晓的星辰,取得我国F级重型燃气轮机“零”的突破,国之重器再添四川注脚。

所谓浪漫,就是忘却四季流转,数十年如一日,在追求科学之路上,孜孜不倦。化身“难题猎手”、发起“攻坚行动”,在黑暗中解密未知,从临界处找寻希望,四川科技人披荆斩棘,变不可能为可能——在无人之境,开出科技之花;于世界之巅,点亮未来星光。


浪漫若不落地,只是“空头支票”,而四川科技的浪漫,是最懂“实用主义”的。

把星辰糅进人间烟火,让技术走入日常。本次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科研项目,贴近生活细微,让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百姓间。获奖项目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原理、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消除了高铁基础结构大变形导致的限速瓶颈,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50余个高铁线路工程。该项目也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是该奖项时隔7年之后首度颁发。

奖项背后的“硬核浪漫”,也藏着改变现实的磅礴力量。“基于氧化偶联的有机光电材料合成化学基础”项目,实现了原创性突破,扭转了我国先进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复杂地海背景低空多目标雷达高效检测精准跟踪技术”,实现了对低空飞行目标的高效检测与精准定位,为国家安全领域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先进技术手段;“火灾高危场所有机高分子泡沫高效防火阻燃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则筑牢消防安全的底线。

坚实的科技力量,重塑四川科技版图,将源自巴蜀的创新成果推向全国、全球,让四川科技熠熠生辉。

视频《时隔7年,四川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何颁给了这个项目?》 川观新闻


浪漫需要“双向奔赴”。在高山上“抓星光”,在地底下“追幽灵”,在实验室里“造太阳”,每一份浪漫背后,既有四川科技人的付出,也有机制政策的保护。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就是对这份浪漫的最好回报。

让浪漫落地,为“造梦者”添彩,四川正大力构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增强“西引力”。通过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优化完善科研组织评价机制,让人才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四川科技人的浪漫,不仅有上天揽月的宏大,也有贴近生活的细微。在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我们看到科技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力量。四川省肿瘤医院李超等获奖者创新外科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把VR、3D打印和机器人手术等技术融入肿瘤治疗,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西南机插杂交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成果,服务民族地区粮食安全。获奖项目不仅硬核,还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奖励大会已经落幕,但科技的“浪漫”征程永不停止。那些获奖项目背后的科技人,又将回到实验室和一线科研岗位,继续他们的探索和实践。在四川的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和创新企业里,新的突破正在孕育。

用最硬核的方式书写浪漫,这或许就是四川科研背后的特色——不尚空谈,但求实效。在川的科技工作者也用行动证明:将论文写在巴蜀大地上,将科技成果应用在百姓身边,而这份浪漫,正悄然改变着四川,和每一个在此生活的巴蜀儿女。


本期话题

平时你会关注哪些方面的科技进步呢?评论区聊一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天府新视界↓↓↓


层层加码,就是层层“甩锅”

让鲁迅灭烟头,他会不会攥拳头?

蜀道新歌,新从何来

撰文/边雪 边钰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审核/姜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