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奇瑞“考勤门”风波:当高层的想法,撞上中层的墙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虎嗅APP 时间:2025-09-04 02:07: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雅普森,作者:盖雅普森,头图来自:AI生成

最近,奇瑞汽车的瓜,很多人都在关注:董事长尹同跃刚在年中大会上反思,承诺说要“周末不加班、精简会议、尊重员工时间”。这话还没来得及去落地,公司反手就出了一系列新规定:收紧邮件发送权限、收紧考勤制度、连提前5分钟到岗都算是迟到。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教育局说“要给学生减负”,结果班主任反手就加了十套练习题。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 “高层的想法,撞上了中层的墙” ,在企业里并不少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堵墙到底有多厚,怎么才能把它拆了。

一、一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演绎

先给不明真相的群众捋捋时间线:

7月,尹同跃在干部大会上讲话,承认过去管理“非常不人性化”,他还承诺要改:周末少开会,让异地员工回家,公司级会议精简30%,参会人员精简30%。

听着还挺暖心的,但剧情很快就开始跑偏了。

本月初,某事业部却在周六安排全天活动。有个00后小朋友(网名叫“恺哥”),因为不满周末还要开会,直接一封邮件抄送全员,表示抗议。据说,这位同学现在已经申请离职了。

随后,网友继续曝出奇瑞的两项新举措:

严抓考勤,提前5分钟到岗算迟到,迟到10分钟算旷工,这个标准还直接就是不合规的。

限制基层邮件发送,P5及以下员工内部群发邮件必须经过领导审批。


从“尊重时间”到“严控考勤”,从“精简会议”到“审批邮件”,这弯转得也太急了点,高层的理念与中层的执行,展示出了令人惊讶的背道而驰。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转变,看似奇葩,但其实是企业管理的通病:当高层的想法撞上中层的墙,不仅执行不下去,还容易大大变形。

二、为什么高层的善意,到了中层就变味?

核心在于,高层已经看到了变革的必要性,而中层的“管理操作系统”已经固化。

尹同跃显然看到了问题本质:想要打破行业内卷,“必须终结‘人海战术’和‘疲劳战术’,推行精益管理,将员工时间价值置于首位”。

他看到了“What”(效率低下、员工不满),甚至还提出了“What to do”(精简会议、尊重员工时间)。

但整个组织,尤其是中层,完全不知道“How to do”(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甚至他们固有的行为模式,与高层的目标背道而驰。

奇瑞中层固化的管理思维,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要依靠监视、惩罚和流程控制来管理员工。在这种思维下,员工被看作需要严加管束的成本,而不是可以赋能和激发的资源。

这套“管理操作系统”其实是在奇瑞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靠人力堆砌、靠工时堆积、靠会议推动。媒体报道称,奇瑞内部曾实行“896”工作制,有员工统计自己5月加班120小时,加上正常上班,每月工时近300小时。

在这种文化中浸泡久了,管理者自然形成路径依赖:看员工努不努力,就看他加不加班;看部门重不重视,就看领导开不开会。

当董事长说要改变时,中层不知所措,只能退回最熟悉的领域——用更严格的考勤来证明自己在“管理”。

三、拆墙三式:流程、常理、文化

解药不在于出台更多制度,而在于找到What和What to do中间的桥梁——how to do。

那具体怎么做,我觉得关键是从三点入手。

第一,先优化流程,别急着定制度

很多公司一出现问题就想着定制度、出规定,其实最该先看看工作流程哪有问题。

比如研发部门为什么总要加班?是不是需求来回改?是不是审批流程太长?是不是会议太多没时间干活?

分析时间流向,识别组织浪费。哪些会议纯属形式?哪些审批毫无价值?哪些流程重复低效?

通过流程固化优化方案,让员工时间聚焦高价值工作。

德鲁克说:“降本增效,只有一种方法是真正有效的,就是把某个活动砍掉”,做人效首先是分析业务和活动,精简和优化业务流程,然后再固化这个新的流程。

其次,管人效不能“一刀切”

“恺哥”事件就是个典型案例:因为个别异常,就出台全公司适用的严格制度。

就像学校里有个学生上课说话,老师让全班罚抄课文——除了引起公愤,毫无实际效果。

但这个简单道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老板就是绕不过弯,以打卡为例:看到少数人远程打卡作弊,就出台覆盖全员的复杂规则(如要求GPS打卡精确到50米),导致大量员工因定位误差无法正常打卡。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是既伤害了大量其他员工、又造成了管理资源浪费。不仅让大多数员工体验变差、情绪低落,管理者还要投入的额外监督成本、员工消耗的无效时间,本身就是巨大的人效浪费!

人效管理的重心,应该是识别高效率、高潜力员工,并将公司宝贵的管理资源(时间、精力、培养机会、激励等)重点投入在他们身上。

最后,要推动内部文化变革

从“控制约束”的管理,到“信任赋能”的管理,是需要内部的文化变革的。

而这样的文化变革,不是需要口号和运动,而是需要高层能持续传递言行一致的信号。

这就得看尹老板和核心高层是不是真这么想了。重点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做。能不能容忍转型期的试错成本?能不能为尝试新方法的中层提供支持?能不能持续传递一致的信号?

奇瑞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多企业都有。高层想着怎么转型升级,中层还在用二十年前的方法管理。

这堵墙很厚,很顽固,但必须要拆。毕竟,因为未来的竞争力,不是比谁加班多,而是比谁时间利用率好。而不明白这个人效常理的中层,肯定是落地不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雅普森,作者:盖雅普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2517.html?f=wyxwapp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