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猛将吴秉琪空降华侨城:房地产寒冬中的破局希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经理人杂志 时间:2025-09-08 16:08:25

2025年9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一则人事任免令,宛如为华侨城集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按下了重启之键。



54岁的实战派高管吴秉琪正式接棒,出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并被提名为总经理人选。这位拥有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深厚背景、澳大利亚南澳大学MBA学位的行业资深老将,曾于华润置地缔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如今,他临危受命,肩负着引领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290亿的华侨城摆脱困境、重焕生机的艰巨重任。

猛将履新:三十载沉淀的硬核履历

吴秉琪的职业生涯,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史的缩影。自1993年投身华润集团以来,他从基层的物业、营造业务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才能,逐步成长。最终,在华润置地总裁的岗位上,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卓越非凡的运营能力。



2023年,他调任中国建筑集团副总经理,彼时正值央企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他积极参与并推动的“科技创新驱动智慧型增长”战略,与国务院国资委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高度契合、相得益彰。这种集市场化实战经验与国企改革视野于一身的复合背景,恰似一把精准的破局利器,正是当前深陷“主题公园 + 地产”模式困境的华侨城所迫切需要的。

至暗时刻:华侨城的四重困局

数据清晰地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营业收入同比大幅腰斩( - 50.82%),净利润亏损更是急剧扩大171.52%,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仅剩下可怜的5.49%。曾经让华侨城引以为傲的“文旅圈地 - 配套开发 - 住宅回款”商业模式,在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时期,暴露出了致命的缺陷:

资金链承压:文旅项目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的特性,与高周转的住宅开发模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使得资金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运营能力短板:2024年行业离职率高达19.9%,这一数据深刻反映出人才流失的严重程度。多年未曾进行普遍薪资调整,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稳定性,导致运营能力出现明显短板。激励机制失效:强制跟投制度进一步加剧了劳资矛盾,昔日“黄金时代”的福利体系全面收缩,激励机制形同虚设。转型迟缓:未能像部分央企那样,及早布局科技创新驱动的“第二曲线”,在转型的道路上明显滞后。

破局猜想:三大战略转向值得期待

结合吴秉琪在华润、中建的履职经历,在他的治理下,华侨城可能会出现以下转型路径:

轻重资产分离:借鉴华润万象生活的成功经验,有可能剥离优质文旅运营业务,成立轻资产平台,通过管理输出实现价值的重构与提升。科技赋能文旅: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当好排头兵”的号召,或许会引入VR/AR、AI等数字技术,对主题公园体验进行全面升级,打造智慧文旅的全新标杆。混改与战略引资:凭借在中建积累的央地合作经验,有望推动华侨城与地方国资、产业资本进行深度合作,有效破解资金困局。

在行业的凛冬之际,人事变动常常是战略重构的先声。吴秉琪的履新,绝非仅仅是国务院国资委向华侨城注入的一剂强心针,更清晰地传递出“以作风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

诚如国资委党委所着重强调的“以过硬作风有力保障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这位饱经市场风雨洗礼的猛将,极有可能引领华侨城实现从“地产依赖”到“运营驱动”的惊险跨越。

在房地产行业正从“汗水型增长”迈向“智慧型增长”的时代大背景下,华侨城这场即将开启的改革,着实令人满怀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