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重磅!阿里高德推点评业务,追着美团猛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花朵财经 时间:2025-09-10 16:32:41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外卖大战只是前菜,阿里又来猛攻美团的命门了。

今天上午,阿里在杭州总部举行发布会,旗下高德地图正式推出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目的就是构建阿里自己的线下服务点评体系。



高德CEO郭宁承诺,扫街榜永不商业化,榜单完全由真实用户和高信用用户决定。

同时,高德继续发动“钞能力”,通过发放2亿打车券和9.5亿消费券等补贴措施,鼓励用户消费。

“点评+到店+补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冲谁来的。

PART.01

高德早有预谋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港股股价开盘一度涨超3%,市值增加超800亿。



不过市场情绪没有持续多久,截至发稿前,阿里股价涨幅已回落至1%左右,显然外界对阿里这步棋存在分歧。

事实上,阿里并不是因为外卖大战才临时起意。

早在4个多月前,马云现身阿里西溪园区发表演讲时,就提到了“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在去年的内网帖子上,马云还提到了“信用不值钱,我们让信用变得无价”。

“人间烟火”、“信用”

这不就巧了,这次发布会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出发!向人间烟火”,加上基于高信用用户打造的扫街榜,你要说纯属巧合,我是不信的。

不管新业务是否来自高层意志,总之高德为这个项目做足了准备。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杭州西溪园区神秘“C4楼”的传闻,跟苹果的合作项目、高德地图的新升级业务、阿里芯片业务、只进不出,什么方向都有。

有阿里员工揭秘,其实这就是一栋闲置的写字楼,这段时间给高德的相关业务员工使用。对于这栋楼的管理,也并没有传闻的那么严格,带着阿里工牌可以自由进出。

而在招聘平台上,高德目前在招的岗位中,有不少和榜单、点评相关,比如“本地生活KA销售”“美食SKA区域经理”“榜单&点评产品经理/专家”等。

PART.02

二番战开始,三番战也不远了

尽管传闻中的到店团购业务和重启口碑没有出现,但高德的点评业务显然不是阿里本地生活战略的终点。

高德地图作为阿里旗下用户规模最大的应用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地图导航软件,更是阿里连接线下消费场景的重要入口。通过高德,阿里能够触达大量高频使用的用户,为本地生活服务、到店业务等提供流量支持。

点评业务是全面加码本地生活的前奏,入局成熟赛道则是大厂的惯用手段。但阿里透过高德做扫街榜,并不是想高德转型大众点评,而是借助这个入口,切入“到店”(堂食)场景,从而抢占餐饮这个超高频场景。

“点评+到店”模式已被美团和大众点评验证可行,阿里要做的就是此基础上优化,就像外卖大战那样,复刻一个“新美团”。因此,到店团购或许是阿里与美团必定会打的一战。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外卖三国杀”,阿里是最晚下场的,但却是最占便宜的。

来看一组数据:上线4个月,淘宝闪购的月度交易买家数已突破3亿,较4月之前增长200%;节点大促(8.7-8.9)日订单量连续破亿,其中两天反超美团;闪购拉动淘宝8月日活跃用户量增长20%。



高盛此前就提出过,外卖行业将形成“阿里4.5:美团4.5:京东1”的双寡头格局。目前看来,局势正在朝这一预测靠拢。

赛后复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阿里、美团、京东都在互攻对方腹地,比如阿里、京东做外卖,美团弄即时零售,但即时零售在阿里和京东的总营收占比其实并不高,反倒是外卖和到店业务,对美团极其重要。

两方交战,本土作战的一方总是容易束手束脚。

取得超预期成果的阿里不缺动力,更不缺钱(2025年Q2净利润353亿,远超美团的15亿)。即便外卖和到店业务做不起来,阿里还能当做是烧钱换主业务的用户量。

毕竟刘强东在分享京东做外卖的逻辑时就说了,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这对从去年起就苦于流量增长的淘宝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新思路。

而被偷家的美团则更被动,身后就是核心命脉,退无可退,就只能花钱守份额。在外卖大战开始前,美团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几乎相当于垄断地位。

如今利润少了100多亿,份额也没保住,要说谁最不想打“价格战”,肯定是美团。

只可惜,对手可不管这么多,商场如战场,时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年9月-12月是传统的餐饮消费旺季,阿里选择在夏季,用茶饮打开外卖业务的阵地,花朵财经预测阿里大概率会在旺季到来前,发起对到店业务的总攻。

为什么是总攻?

美团有两块主要业务,一是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包括外卖、闪购、到店等,二是围绕本地生活的ToB、ToC开展的新业务,包括供应链、出海、网约车、充电宝等。其中2025年Q2核心本地业务收入占比超7成。

换句话说,阿里打的就是美团的命门,包括但不限于流量入口——外卖、决定护城河深度的到店、以及正蓬勃发展的闪购。

这些不光是美团的护城河,也是其最核心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美团需要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为整个业务生态输血,一旦受到冲击,将直接影响美团的利润来源,削弱美团在整个本地生活板块持续投入和补贴的能力。

届时,美团将面临外卖和到店的双线挤压。至少在补贴期内,阿里在本地生活的攻势是不会减弱的。下阶段,阿里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海量用户导向自家平台(高德、飞猪),消化和转化这部分流量,背后离不开整个集团的资源协同。



当然了,美团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就在今天,美团官宣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此外,美团C端AI智能体服务也将于一周内发布。

阿里、美团以外,抖音也在发力猛攻到店团购。比如几乎与外卖大战同步出现的、霸屏团购首页的0.01元奶茶、汉堡、面向品牌连锁酒店的亿级补贴、“到家+到店”模式的随心团等。去年,抖音本地生活GMV为5600亿元,同比增长81%,发展势头迅猛。

本地生活业务大体可以划分为到家(外卖、即时零售)和到店(团购、预订、优惠券),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用户本地消费的闭环,是互联网大厂们的下一个必争之地。

阿里、美团、抖音、Others......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