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江湖,有人欢喜有人忧。
自网购爆发以来,我国电视的线上市场,被主打性价比策略的小米、TCL、海信等新兴品牌占据。
早在几年前,小米就将32英寸电视价格拉至千元以内;TCL凭借旗下华星光电实现面板垂直整合,将MiniLED成本降低约20%;海信也通过技术迭代和品牌营销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上半年,小米、TCL和海信均以超过20%的市占率和微弱的差距位列全国电视出货量前三名,且全部实现增长。
然而传统电视品牌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同一时期,四川长虹、海尔和康佳三家企业同期合并市占率仅12%左右,同比减少了1.3个百分点。
不得不说,传统品牌正在集体承压,而其中四川长虹的处境尤为艰难。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电视出货量同比下降5.7%至717万台,直接无缘了行业前五;业务收入70.54亿,也同比下降了2.11%。
一冷一热的对比之下,几代人记忆中的“彩电大王”,似乎显得有些喘不过气。
人们不禁要问,四川长虹,怎么卖不动了?
首先,迭代速度没跟上导致出货量低。
2025年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变化不大,规模不足1亿台。然而同一时期,MiniLED电视出货量却逆势同比增长约140%,全球出货量超600万台。
MiniLED是一种LED微型化技术,它通过将数十倍缩小的灯珠组成密集阵列,来实现远超传统LCD和OLED技术的高精度与高对比度显示效果。
2025年上半年,在高端MiniLED市场,海信、TCL等品牌已展开激烈竞争。若加上创维以及小米,四家企业在国内合计销量占比超过了90%。
然而,四川长虹却在面对MiniLED电视的爆发时,显得有些迟钝。
2021-2025年上半年,相比于海信和TCL,四川长虹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有所欠缺,2%左右的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前两家企业。
这也许就是四川长虹未能及时推出具有竞争力的MiniLED产品的原因之一。尽管其2025年上半年MiniLED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10.2%,但仍落后于头部品牌。
其次,降价导致收入下滑。
在高端电视市场没能及时分到一杯羹的四川长虹,选择了降价来打通市场。
比如,2024年,四川长虹发动“百城千店”促销活动,将55英寸4K电视价格一度压至999元甚至更低。
与此同时,四川长虹制造电视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如液晶屏、芯片等2024年价格有所上涨。要知道,电视成本中屏幕占比往往超过一半,而液晶显示屏制造是有比较高的门槛的。
不像同行TCL依托华星光电就可实现显示屏自供,四川长虹等整机制造企业需要外购显示屏,成本也就相对更高。
电视售价低、成本高使得四川长虹的毛利率一降再降,到了2025年上半年,已经不足10%了。
然而,降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就在竞争对手持续升级技术、打通供应链之时,四川长虹似乎逐渐迷失了方向。
那么,为突破困局,四川长虹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就是——押注AI!
第一,电视方面。
当下,AI正在重塑各大市场,唯有高效整合AI能力、重构消费者剩余价值,并在效率与情感价值间找到平衡的企业,才能成为最终赢家。
现在的电视,光是造好屏幕、提高分辨率已经远远不够,要能听懂语音指令,识别情绪,甚至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大脑。
高端化转型,四川长虹已是势在必行了。
在产品层面,长虹控股集团已推动多项AI应用落地。2025年7月,长虹AI TV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该产品不仅搭载了国家首批备案的电视端AI大模型“长虹云帆”,同时接入DeepSeek,融合豆包、讯飞等多个AI系统,具备强大的搜索与交互能力。
可以看出,长虹正试图通过强化AI软硬件融合,摆脱以往“性价比”路径依赖,重新打造技术差异化优势。
第二,AI服务器方面。
四川长虹旗下有一个全资子公司,叫做华丰科技。
华丰科技所生产的连接器产品,正是人工智能部署的核心关键器件,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等设备,为其提供高性能互连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伴随AI服务器市场需求激增,华丰科技成功打入了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直接拉动了公司业绩提升。
2025年上半年,华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128.26%,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营收水平。
不仅在营收方面表现亮眼,华丰科技在盈利方面也在高速增长。该公司同时期净利润同比上涨940.64%,位列四川上市公司净利润涨幅榜第三。
在AI硬件领域实现的重要突破,标志着AI硬件也在成为母公司四川长虹新的增长极。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四川长虹分别实现了营业收入1036.91亿、567.05亿,同比增长了6.4%、10.28%。
最后,总结一下。
对四川长虹来说,眼下正是转型的关键阶段。在传统电视业务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正试图通过AI重新打造产品竞争力。
尽管挑战仍在,但其在AI电视与服务器部件领域的积极布局,至少让我们看到这家老牌企业仍在努力转身、寻找新的出路。
能不能靠AI真正“喘过这口气”,还要看后续技术落地与市场买单的真实表现。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