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比亚迪在杭州正式发布e-Bus平台3.0,并同步推出首款量产车型C11,这标志着电动客车技术进入全新阶段。与上一代平台相比,e-Bus 3.0的最大亮点在于全球首个1000V电压架构、高压电驱桥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CTC)设计,整车综合能耗最高可降低18%,发全球最高的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首创客车1000V电驱桥;配合七合一多热源耦合式热管理系统,整车综合能耗最大降低18%,-15°C低温续航提升50-80km,真正朝着“电比油强”的目标迈出实质性步伐。
比亚迪自2008年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十七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超过140亿元,研发团队已超过7000人。公司长期掌握“三电一芯”核心技术,经过三次迭代的e-Bus平台,不仅提升动力和效率,更将安全、智能与能耗优化结合,为全球新能源客车树立技术标杆。
在安全设计方面,e-Bus平台3.0首次将行业最薄的客车专用刀片电池与底盘骨架深度集成,形成CTC结构。该电池包具备十层防护,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及超过四倍国标挤压强度,显著提升整车安全性及空间利用率。
同时,平台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全新电子电器架构使底盘、驱动和车身控制高效协同,实现智能调度、客车iTAC智能扭矩控制、爆胎稳行(TBC)以及驾驶员失能辅助功能,提升车辆平顺性、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度。
C11作为首款量产车型,车长11米,满载开空调情况下续航可达400公里以上,足以满足城市及城郊客运线路的运营需求。在连续颠簸路面上,C11搭载的客车云辇A系统可有效缓解乘客晕车,同时结合高效通风、环保材料和NVH静音工程,为乘客提供舒适出行体验。该车型可适应高温、高寒、高原及山区等复杂环境运营,体现了平台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从行业视角来看,电动客车正在快速缩小与燃油客车的差距。全球新能源客车市场增长迅速,中国市场尤其活跃,政策支持、电池成本下降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使得电动客车在运营成本和环境效益上逐渐具备竞争优势。对于运营方而言,关注的不仅是购置成本,更重要的是日常运营成本、充电便利性与可靠性,而e-Bus平台3.0正是朝着这些方向提供解决方案。
它通过高压电气架构、CTC结构、智能化控制和热管理优化,有望在多数运营场景下实现“电比油强”,不仅提升运营经济性,也改善乘坐体验,为行业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杆。
比亚迪在全球客车市场布局已覆盖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400个城市的运营经验,为新平台提供了落地和商业化的基础。未来,比亚迪将基于e-Bus 3.0推出更多电动客车产品,持续推动全球客车电动化发展,为公共交通向绿色智慧出行转型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