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锦望基金徐佳:当前资本市场分析解读与资产配置建议

IP属地 中国·北京 私募荟 时间:2025-09-16 16:37:45

基于对宏观经济趋势、市场阶段特征及潜在机会的判断,结合当前市场核心逻辑,以下从市场分析解读资产配置建议两大维度,提供客观、可落地的参考方向,覆盖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徐佳,锦望基金创始人与总经理

一、市场分析解读:基本面支撑下,市场进入 “风险补偿与收益修复” 阶段

当前资本市场的核心逻辑围绕 “宏观向好、政策发力、结构机遇” 展开,整体处于 “估值修复 + 业绩兑现” 的关键窗口期,具体可从三大维度拆解:

(一)宏观基本面:多因素共振,提供市场底层支撑

经济增长韧性凸显:国内 GDP 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工业领域高频数据(如制造业 PMI、工业增加值)逐步改善,显示实体经济复苏动能在增强;消费、投资、出口 “三驾马车” 虽仍需协同发力,但边际改善趋势明确,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基本面 “安全垫”。

政策环境持续友好:宏观政策层面仍以 “稳增长、促转型” 为核心,无论是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如流动性合理充裕),还是产业政策对高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的扶持,均在为市场释放长期红利,尤其对结构性机会的催生作用显著。

外部环境边际缓和:中美对抗态势有所缓解,外部贸易与科技领域的摩擦压力边际减轻,叠加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预期趋于稳定,为国内资本市场减少了外部扰动,外资配置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市场阶段特征:从 “震荡筑底” 转向 “结构性复苏”

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经过前期调整,A 股主要指数(如中证 800、沪深 300、中证 500)的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中等偏下位置,风险补偿空间逐步打开,具备 “指数补偿” 的基础 —— 即随着经济复苏,指数有望向合理估值中枢回归,带来基础收益。

结构性机会显著:市场并非 “普涨普跌”,而是呈现 “行业分化、个股精选” 的特征:

顺周期领域:若后续消费(如可选消费、服务消费)、投资(如高端制造、基建链)持续回暖,相关行业有望受益于经济复苏红利;

成长领域:科技创新(芯片、半导体、AI 应用)、创新药等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赛道,长期成长空间明确,虽短期可能受估值波动影响,但具备 “长期超额收益” 潜力;

防御领域:转债、高股息蓝筹等资产,兼具 “债性安全垫” 与 “股性弹性”,适合在市场波动中平衡风险。

风险预警:短期波动仍需警惕:尽管长期趋势向好,但短期市场仍可能面临 “情绪扰动、数据反复” 的风险 —— 例如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外部政策超预期变化、行业拥挤度过高导致的局部调整等,需通过工具或策略对冲短期波动。

二、资产配置建议:按风险偏好分层,兼顾 “收益性” 与 “安全性”

结合当前市场特征,建议按 “高风险偏好、稳健风险偏好、低风险偏好” 分层配置,核心思路是 “长期锚定趋势、短期控制波动、工具灵活对冲”。

(一)高风险偏好:锚定指数弹性,捕捉成长红利

核心目标:追求 “超额收益 + 指数增强”,适合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乐观、能承受较大波动的投资者(如年轻投资者、产业资本)。

配置思路

核心配置(占比 60%-70%):聚焦高弹性资产,享受指数修复与成长红利

指数相关:通过股指期货、指数基金(如中证 800ETF、科创 50ETF)等工具,放大指数弹性,把握 “指数补偿” 机会;

成长赛道:精选科技创新(半导体、AI 算力)、高端制造(新能源中游、军工)等领域的优质标的,优先选择 “业绩确定性高、估值合理” 的个股或主题基金,捕捉产业升级红利。

卫星配置(占比 20%-30%):平衡波动,增厚收益

转债:配置 15%-25% 的转债资产(如中证转债指数基金、精选高性价比个券),利用 “债性兜底、股性跟风” 的特性,在市场震荡时缓冲风险,在上涨时分享收益;

CTA 策略相关产品:配置 10%-15% 的 CTA 策略基金,利用其与股票市场的低相关性,分散组合风险,同时通过股指期货贴水等机制增厚额外收益。

风险控制:不做 “一刀切” 止损,而是 “动态优化标的”—— 当某一赛道拥挤度过高(如某行业估值超历史 90% 分位)或基本面恶化时,及时替换为储备赛道(如从高估值成长切换至低估值顺周期),避免单一赛道风险。

(二)稳健风险偏好:攻守兼备,追求 “绝对收益”

核心目标:以 “净值持续为正” 为核心,兼顾 “收益性” 与 “安全性”,适合风险偏好适中、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如中年投资者、专业机构资金、长线资金)。

配置思路

核心配置(占比 70%-80%):精选高安全边际标的,锁定基础收益

价值 + 成长均衡:配置沪深 300、中证 500 成分股中的 “高股息 + 业绩稳定” 标的(如消费龙头、公用事业、低估值蓝筹),或相关指数基金,确保 “基础收益有保障”;

顺周期精选:关注消费升级(如食品饮料、医疗服务)、高附加值工业(如高端装备)等顺周期行业,优先选择 “估值合理、有细节超额收益”(如毛利率提升、市场份额扩大)的个股,规避 “短期热点、高拥挤度品种”。

对冲配置(占比 10%-20%):灵活使用工具,过滤短期波动

股指期货 / ETF 期权:当市场出现 “预警信号”(如股债比价显示股票估值过高、期权隐含波动率骤升)时,对 50%-70% 的市值进行对冲,既规避短期调整风险,又保留剩余仓位享受后续上涨收益;

债券资产:配置 10% 左右的中短债基金或国债,利用 “股债负相关性” 平衡组合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

风险控制:建立 “多维度预警模型”—— 通过 “股指期货升贴水(判断涨跌概率)、多空持仓(感知市场情绪)、股债比价(评估估值合理性)” 等信号,动态调整对冲比例,确保组合波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最大回撤不超过 10%)。

(三)低风险偏好:以 “稳” 为主,优先保本金、控波动

核心目标:追求 “稳健收益 + 本金安全”,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波动敏感的投资者(如退休人群、保守型资金)。

配置思路

核心配置(占比 80%-90%):聚焦低波动、高确定性资产

债券类:配置 50%-60% 的中短债基金、国债或高等级信用债,获取稳定的票息收益,避免信用风险;

货币类:配置 20%-30% 的货币基金或活期理财,保证资金流动性,应对突发需求;

红利类:配置 10%-15% 的高股息指数基金(如中证红利 ETF),在低波动前提下,获取略高于债券的收益,兼顾 “收益性” 与 “安全性”。

卫星配置(占比 10%-20%):小比例参与权益市场,增厚收益

固收 + 产品:选择 “债券为主、少量权益(10%-20%)” 的固收 + 基金,通过 “债底 + 小幅权益增强” 的模式,在控制波动的同时(最大回撤通常在 5% 以内),获取 4%-6% 的年化收益;

黄金 ETF:配置 5%-10% 的黄金 ETF,利用黄金的 “避险属性”,对冲通胀或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分散组合风险。

风险控制:严格限制权益资产比例(不超过 20%),避免单一资产(如某只债券、某类基金)持仓过高(不超过 30%),定期(如每季度)复盘组合波动,及时调整配置比例,确保 “睡得着觉、拿得稳钱”。

三、配置核心提醒:长期主义 + 动态调整

拒绝 “短期追热点”:当前市场结构性特征显著,短期热点(如某一概念炒作)往往波动大、持续性差,盲目追高易被套牢;建议聚焦 “长期趋势(如科技创新、消费升级)”,选择 “估值合理、基本面扎实” 的资产,做 “时间的朋友”。

动态适配市场变化:市场并非一成不变,若后续经济复苏超预期(如消费、投资数据大幅回暖),可适当提升顺周期资产比例;若出现超预期风险(如外部政策突变、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则需及时降低权益仓位、增加对冲工具,避免 “一刀切” 式配置。

匹配自身 “风险 - 收益” 需求:没有 “最好的配置”,只有 “最适合的配置”—— 需结合自身年龄、资金用途(短期备用金 / 长期养老金)、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的配置方案,避免 “为了高收益承担超出能力的风险”,或 “过度保守错失合理收益”。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