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5方面19条举措,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等;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等。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多维度措施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供给侧和需求侧方面要双向发力。图为游客在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感受工业发展魅力。(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在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在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方面,政策措施首先提出,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
同时,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此外,政策措施还提出,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记者表示,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等举措,能够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个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政策措施强调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和打造消费热点,有助于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消费新生态。”付一夫认为,通过“服务消费季”等活动,可以营造消费氛围,带动居民消费意愿提升。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举措的提出,也为服务业创新提供了新方向,有助于拓展消费场景,满足多样化需求。
付一夫表示,政策措施关注高品质服务供给的扩大,特别是在文化、体育、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这些既是民生需求的重点,也是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能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助于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国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付一夫说。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在激发消费新增量方面,政策措施提出,要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信、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同时,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广运营。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持续打造信息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新政提出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包括吸引境外人员消费和扩展数字服务消费。这不仅能够带动旅游、文化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还能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消费边界。数字服务消费的扩展,尤其符合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付一夫说。
付一夫认为,为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供给侧和需求侧方面要双向发力。
在供给侧方面,政策措施明确,要加大制度创新,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引导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另外,要强化技术赋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营销,鼓励企业参与数字化平台建设。
在需求侧方面,政策措施明确,应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个人所得税等制度,各地还可以结合实际发放服务消费券或补贴,让消费者有更多资金用于服务消费。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推动金融支持消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积极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满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融资需求。
在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方面,政策措施明确了五项举措。
第一,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第二,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消费相关领域的投资。
第三,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服务消费经营主体特点和融资需求,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集聚区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支持。
第四,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和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服务消费特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第五,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付一夫认为,财政金融支持措施的细化,如专项债券、信贷支持、贷款贴息等,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主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保障,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服务消费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