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全球第二,双林股份,杀入机器人!

IP属地 中国·北京 飞鲸投研 时间:2025-11-21 20:13:26



38年,一技通吃!

1987年,双林股份还只是浙江宁海的一家小作坊,靠着家电模具、塑料制品加工谋生,核心本事就四个字:精密制造。

谁也想不到,38年后的今年,这家县城小厂竟凭借这一绝技,纵横驰骋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三大热门领域。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双林股份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供应商,在国内市场更是独占鳌头,2024年市占率高达32.8%。



那么,双林股份是如何打破“隔行如隔山”的说法,做到一技通吃的呢?

一切的起点,还要从创始人邬永林刻在骨子里的“毫米级执念”说起。

20世纪80年代,家电模具行业竞争激烈,小作坊想要活下去,只能在精度上死磕。彼时双林股份硬是把产品精度做到和进口样品无异,凭借“靠谱”的口碑积累了第一批客户。

这种在模具加工中锤炼出的热处理、精密磨削、注塑成型技术等,就成了公司日后跨界的万能钥匙。

破界:以精密叩开汽车门

2000年,中国汽车产业即将爆发,但核心零部件几乎被海外巨头垄断,本土供应商多困在低附加值环节。

邬永林敏锐嗅到机遇,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跨界做汽车零部件,专攻座椅水平驱动器(HDM)。



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跨行业意味着重新积累技术和客户,而双林股份的底气,正是多年练出来的精密制造本事。

座椅水平驱动器需在-40℃至85℃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精度误差需控制在微米级,而这正是公司在模具加工中早已熟练掌握的技能。

2003年,双林股份的座椅驱动器成功通过上海大众的严苛验证,拿到了进入汽车行业的“入场券”。

尝到甜头后,公司又乘胜追击延伸至轮毂轴承业务,成功配套比亚迪、问界等主流车企。

如今,双林股份不只是全球第二大座椅水平驱动器供应商,还冲到了全球第九、中国第三大轮毂轴承厂商的位置,2024年国内市占率达到6.9%。



乘风:新能源跑道上加速

如果说叩开汽车大门是技术复用的第一次胜仗,那么新能源浪潮的到来,让双林股份把这份能力玩到了新高度。

2015年,新能源汽车开始火起来,双林股份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再次启动技术复用,将之前积累的精密绕组、散热控制技术,迁移到扁线电机研发中。

这一决策很快落地结果,公司推出了覆盖155、180、210纯电平台,还有180、210油冷、270混动平台的一系列产品,已经在上汽、奇瑞等多家车企实现大批量供货。

2024年该业务营收同比激增148.63%达到6.75亿元,占总营收的13.74%,2025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7.45%,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至此,座椅水平驱动器、轮毂轴承、新能源电驱三大核心业务已经成型,一起发力推动公司业绩迎来丰收。

2024年,双林股份的营收达到49.1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猛增 514.49%冲到4.97亿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好成绩。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保持着好势头,净利润有4.02亿元,毛利率还涨到了21.45%。



更难得的是,2020-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现比均大于1.6,这意味着账面利润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没有纸面富贵的水分。

拓疆:从机器人到低空经济

这还没完,双林股份一技通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又瞄准了人形机器人丝杠这一更高难度的领域。

丝杠是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长期被海外垄断,国内企业几乎没有成熟产品。

双林股份再次拿出技术复用的法宝,将座椅水平驱动器和汽车轴承领域的精密磨削、热处理等技术升级迭代,应用于丝杠生产。



2024年,双林股份成功开发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已对接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交付后终端应用反馈良好。

此外,公司针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开发的0301规格滚珠丝杠,也已经给YS、ZWJD等客户送样,还同步为TB及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开发微型滚珠丝杠产品。

产品有了,产能也得跟上。

一方面,为了更快突破人形机器人丝杠的生产瓶颈,双林股份于2025年1月通过收购科之鑫向上游的高精密设备延伸。

科之鑫这家企业握着丝杠行业“卡脖子”的内螺纹磨床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床,能将单台设备成本从千万元级降至300万元,交付周期压缩75%。

通过这次收购,双林股份就完成了“研发-设备一制造”的生态闭环。

另一方面,2025年5月双林股份又发起了募资计划,准备拿8.95亿元投到滚柱丝杠及关节模组的产业化项目上。



若该项目顺利落地,未来公司有望实现年产100万套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和50万套线性关节模组的规模。

循着这个思路,双林股份再次把技术边界拓展至低空经济领域。

靠着新能源电驱系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司规划了30KW到250KW的飞行器电驱产品,能满足从轻型无人机到中大型飞行器的不同需求。

2025年9月,公司表示其230KW高压油冷产品样件已制定完成,并与一家低空头部客户达成合作,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交付样机。

也是在9月,双林股份启动了港股上市计划,并将所募资金用于深化全球产能布局、加大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研发投入等,可谓是再上一层助力。

尾声

从宁海小作坊到跨界制造标杆,双林股份的38年,是一场关于“技术复用”的长期实践。

它扎根精密制造这一核心本事,将单一领域的技术能力持续迁移、升级、复用,在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的沃土上不断延伸生长。

所以说,制造业的成功没有捷径,把一项核心技术做深做透,就能衍生出无数可能!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