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亿商业参考
有人说,奇瑞汽车老板尹同跃的半辈子,都在为同一件事奔波上市。明天,奇瑞汽车将正式开簿招股,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有望成为港交所年内最大车企IPO。
回看2003年7月,第一代奇瑞QQ上市。凭借可爱造型和亲民价格,这款车界萌宠一年卖出4万多辆,月月销量破万,让奇瑞一夜爆红。尹同跃趁热启动上市计划,却因与上汽的股权纠纷被迫搁浅第一次梦碎。
他没有放弃。清理股权、整改架构,2007年奇瑞再度冲刺IPO。可惜又撞上全球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大门紧闭,二次上市失利。
连遭两次挫折,尹同跃和奇瑞默默蓄力八年。2015年,他们第三次闯关IPO。此时新能源风口已起,奇瑞想借壳海螺型材将新能源板块推向股市。无奈当年新能源车销量不足两万辆,资本市场兴趣寥寥,第三次尝试仍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剧情更复杂了。2019年,奇瑞启动混改,青岛五道口注资196亿元入场,国资持股比例首次降至40%以下。尹同跃再次看到上市曙光,但命运又开了一次玩笑:上市前的关键时刻,青岛五道口自身资金链断裂。随后虽得立讯精密王来春百亿接盘,但复杂的股权关系让上市之路依然迷茫。
从42岁首次提出上市,到如今年过六旬,尹同跃屡败屡战。
而今天的奇瑞,终于站到了一个足够体面的起点。
首先,它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名,在欧洲、中东、南美的街头,你能看到奇瑞的车和比亚迪一样频繁。
其次,它有了iCAR、星途、捷途、奇瑞新能源等品牌矩阵,补齐了从入门到高端的产品线。
2024年,奇瑞净利润突破143亿,这个利润很不错,全年总销量260万辆。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销售126万辆;截至8月底,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累计出口79.88万辆,预计全年销量将突破300万辆大关。
300万辆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跻身全球前十车企的关键门槛。目前中国仅有比亚迪和吉利进入全球销量前十,奇瑞则是最有潜力成为第三家的车企。
中国汽车工业的两个黄埔军校,一个是合肥工业大学,培养了大量的汽车工程师和车企老总,另一个就是奇瑞汽车。
作为最早高举自主创新旗帜的车企,尹同跃当年亲自邀请徐敏、辛军、顾镭、陈安宁等专家回国,搭建起完善的研发体系。业内近乎半数的研发人才都曾有在奇瑞工作的经历,哪吒汽车的方运舟、张勇,都是奇瑞系走出的代表。据说在巅峰时期,奇瑞对面的宾馆长期被各大车企包租,只为挖到奇瑞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面前:既然形势大好,尹同跃为啥执着地去上市呢?
其实,奇瑞长期承受高负债率的压力,2025年一季度账面上资产2100多个亿,净资产258亿,负债高达1847亿,资产负债率87.74%。这个比例在整个车企圈绝对算高的。此前,奇瑞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补贴,难以支撑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巨额投入。
所以你说,如今奇瑞出口第一、销量节节攀升、品牌越做越响,是不是它最体面的时刻?
是,但不全是。
体面是给别人看的,里子的账本,才是自己要扛的。